部分酒類產品存在過度包裝問題
此次上海質監局發布的通報顯示,飲料酒類商品包裝監督抽查的43批次商品中,不合格8批次,均為酒類產品。其中,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佳釀瀘州老窖、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技術開發公司生產的祝尊富貴酒、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福中福濃香型白酒等均存在包裝空隙率過高的問題,屬于過度包裝。
包裝是產品的外衣,能夠展示商品的形象,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欲,促進產品的銷售,然而,時下不少產品的包裝已經背離了其原始的功能,變得“華而不實”。中國青年報此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的4306人當中,97.5%的受訪者認為當前我國商品過度包裝現象嚴重,其中76.0%的人認為非常嚴重。
過度包裝不僅增加了產品成本,加重了消費者負擔,更對資源造成了嚴重浪費,據統計,我國每年僅包裝廢棄物就達2800多億元,而處理這些包裝垃圾也要投入大量的金錢。
為了限制過度包裝,國家出臺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并于2010年4月1日起實行。新標準較此前有所放寬,規定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層數不得多于3層,包裝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售價的20%;與此同時,針對飲料、酒、糕點、糧食、保健食品、化妝品等過度包裝現象較為嚴重的商品,標準指標要求進行了相應調整。
值得欣慰的是,政治形勢和宏觀經濟形勢的改變讓市場上的奢靡之風已經大為收斂,目前市場上的酒類產品越來越向普通消費者靠攏,過度包裝問題較之以前也得到改善。
消費理性回歸呼喚酒水“裸奔”
自2012年白酒行業步入深度調整期,酒水消費日漸回歸理性,披著華麗的外衣的高端酒水不再吃香,中低端、大眾化的酒水品牌日漸走俏,去包裝化呼聲漸高。著名策劃人、仁懷市醬門會負責人杜應紅表示,過去的所謂“黃金十年”忽視了消費者的真正需求,造就了畸形繁榮,我們需要刪繁就簡,回到市場本源。
在這樣的市場趨勢下,光瓶酒一度受到熱捧。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白酒容量超過5000億元,而其中超過10%的容量來自光瓶酒市場,高達500億元之多。
牛欄山去年8月推出的升級新品不到半年時間便突破20萬箱;自今年春糖上市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瀘州老窖的戰略光瓶——藍柔二曲在成都、東北市場均實現了快速動銷……不止是一線白酒企業,一些中小企業也趁勢推出了光瓶酒,一時間,光瓶酒如雨后春筍般席卷而來。
光瓶酒之所以受到熱捧,是因為相對于高端產品,中低端酒水的去包裝化更加容易和必要。根據杜應紅的說法,低端酒的價格不高,分配到包裝上的費用很少,同時,低端酒毛利低,零售價才100元左右的酒,加50元的包裝不劃算。
白酒的“衣裳”到底該怎么穿?
誠如上文,并不是所有的白酒產品都適合“裸奔”,高端白酒產品因為其特殊的消費群體、消費場合,必然要求相對精美的包裝。不少酒水愛好者表示,精美的包裝不僅會讓產品賞心悅目,更使得產品具有收藏價值。那么,白酒的“衣裳”到底該怎么穿?
貴州國臺酒業副總經理、白酒博士鄒江鵬對佳釀網記者表示,一瓶酒應以品質為上,包裝為輔。“白酒企業依靠過度包裝來提升銷量,并不明智,包裝再好,喝的還是酒,而在高昂價格中,包裝就占了大部分。正常包裝應該占成本中小于10%,酒質才是最重要的。”鄒江鵬提到了茅臺酒,“一瓶酒的好壞,本質在酒體的品質,茅臺酒這么多年來都用的很簡單的白瓷瓶和簡單紙盒,但它優良的酒質保證了其國酒的地位。”
而根據深圳市正觀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文明的觀點,包裝講究“適宜”二字。“消費者覺得買這瓶酒,這個包裝對得起它的價格。設計上,每個品牌有它的個性,包裝設計應該達到不用看商標,只要看外包裝就知道是這個品牌的產品。”
事實上,在品質為上與遵守國家包裝標準的基礎上,白酒包裝還可以走出一條互聯網化、個性化的道路來提高酒水本身的附加值。目前酒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比如靠上酒,簡潔大方的紙質外包裝上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印制各種圖案,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也讓產品個性十足。總之,在行業積極謀變的今天,無論是酒水的“去包裝化”還是酒水包裝的互聯網化與個性化,都是值得嘗試和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