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出臺的背景
先看一下這項標準出臺的背景,由于版權保護得力,美國亞馬遜電子書一直有不錯的銷量,收入甚至可以媲美紙書。以往亞馬遜美國根據數字書的下載次數來支付報酬,近日他們收到一些讀者意見,認為按照過去的版稅制度,讀者購買整本電子書,長篇作品的作家就會吃虧。因此他們考慮,對長短不一的作品支付同樣的版稅,很難將讀者的閱讀興趣和作家的創作動力匹配起來,不利于高質量圖書作品的問世。
為了實行新的付費模式,亞馬遜美國詳細定義了“頁”,如果一本數字書有太多的插圖,或者使用了較大的字體和較大的行間距,也會導致更多的閱讀“頁數”,因此推出了一個統計閱讀頁數的標準。亞馬遜美國還考量閱讀者在某一圖書頁面上的停留時間,如果是快速翻頁,可能不會計算為有效“閱讀頁數”。這是為了防止一些作家利用粉絲群體作弊。這種新的計費方式對運營平臺提出較高的技術要求,不僅需要實時有效統計用戶在每一頁的駐留時間,對海量數據的快速存儲及計算處理,同時還有實時數據的交互。
在中國,以上招數都似曾相識。做過數字閱讀網站的都知道,統計網頁駐留時間、網站流量PV與訪問IP之比,是衡量網站閱讀量的常見指標,刷點擊量的辦法在網絡文學曾經廣泛采用。只是,電子書在我國發展這么多年,一直沒有采取按頁支付這種方式,看來還是體制和市場環境的原因。
數字閱讀支付現狀
我國的電子書市場有特殊性,雖然電子書借閱在Kindle上早有開展,在其他平臺上包月、包年看書服務都已經開展許久,但至今還未成為主流的盈利模式。
看看現在主打電子書銷售的網站,蘇寧砍掉了紙書只做電子書,而且多次以“一分錢”的優惠營銷,不惜自己為作者的版權買單。究其原因,電子書促銷只是蘇寧的營銷工具,沒有長期的戰略安排。再如豆瓣,現在將豆瓣閱讀當作主營業務之一,官方說豆瓣閱讀是2012年上線,其實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豆瓣作者小站,試驗兩年之后并不成功,現在刪除得一點痕跡也沒有。豆瓣閱讀現在也運營兩年半了,電子書作者有一位收入2萬多元的就成為廣泛報道的新聞,大多數豆瓣閱讀的電子書作者恐怕還無法借此謀生。
但是我國的讀者已經養成了讀電子書的習慣,而且形成了為網絡文學支付的習慣,尤其是在移動閱讀方面。與電子書相似的網絡文學,作家收入在我國遠遠超過電子書,一些網絡文學的“大神”作家,收入早已經超過了紙書作家。以起點中文網為例,據百度文學前副總經理千幻冰云統計,約有1000多部小說的作者月薪可以達到1500元以上,約占總書量的千分之二。
而且網絡文學市場存在多家競爭的態勢,已經形成了買斷、分成等多種支付方式,具有完整的產業結構,與美國的電子書市場迥然不同。這些已經形成線上閱讀付費習慣的讀者,稍加引導,是可以轉為電子書付費用戶的。從小說篇幅來看,中國的網絡小說長度一般在300萬字左右,電子書前3章、原創小說前20萬字,都是免費閱讀。英美電子書的篇幅則與紙書類似,因此按頁支付版稅才成為可能。在我國的市場環境下,中短篇作品的網絡文學、電子書盈利一向是個難題。亞馬遜中國推出的“中國故事”等原創產品,篇幅短小、售價高,針對的是高端消費人群,顯然與網絡文學的受眾群體完全不同,差異化明顯,填補了市場空白。
現在亞馬遜種下了一顆電子書生長的種子,改變了電子書市場的生態。按頁付版稅,昭示著知識產品在讀者心目中的分量增加,相信中國的讀者終將有一天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