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造紙裝備制造業總體格局將發生較大的變化,由目前的產品雷同、多而分散的格局逐漸形成具有社會化大生產和專業化協作能力的幾家大企業,帶動眾多專業化小企業的布局,優化市場資源。
造紙裝備制造業總體格局將發生較大的變化,由目前的產品雷同、多而分散的格局逐漸形成具有社會化大生產和專業化協作能力的幾家大企業,帶動眾多專業化小企業的布局,優化市場資源。
一、我國制漿造紙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是支撐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中國造紙業近十多年發展迅速。自2008年起,中國造紙業紙和紙板年總生產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十五”是中國造紙工業實現追趕型高速發展期,年均增速為15.02%,“十一五”是中國造紙工業發展中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轉型期,也是建設中國造紙工業現代生產體系的關鍵時期。2007年,以紙和紙板產量7350萬噸,首次超過消費量7290萬噸為轉折點,標志數量主導型的追趕型發展階段的結束。同時,“十一五”紙和紙板產量增長速度逐年下降,由2006年增速16%下降到2010年7.29%。“十一五”年均增速已由“十五”期間的15.02%下降到9.28%。這標志著中國造紙工業已由數量主導型發展轉向上質量、上水平、上檔次的質量效益型發展新階段。另一方面,造紙行業部分產品出現了結構性和階段性過剩。造紙行業逐漸面臨增速下降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目前中國紙業正經受嚴峻挑戰和考驗。2013年第一次出現-1.37%的增長。“十二五”規劃提出紙和紙板年增長率為4.6%。目前前三年年均增長不足1.7%,遠低于“十二五”4.6%的增長目標。中國造紙工業進入深度調整的新階段。新階段的顯著特點和發展目標是:在結構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提高的基礎上,積極化解產能過剩,實現新的產需平衡。紙和紙板生產總量還會適當增長但增幅不會太高,但質量和效益要有新的提高,因此加快結構優化調整和產業升級是重要任務,量的擴張將讓位于質的提高。更多的是通過產品和產業鏈高端化戰略來實現存量調整,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因此培養新的增長點和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是進入深度調整期后的重要任務。
我國制漿造紙裝備制造業伴隨我國造紙工業的快速發展,經歷了由小到大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已能為制漿造紙行業提供各種紙機、紙板機、生活紙機,以及分切、涂布、包裝和備料、制漿、洗選漂、堿回收等成套裝備和生產線,國產裝備承擔了大部分生產任務,初步形成了產業鏈配套體系完整、門類齊全的現代生產體系,擁有科研、教學、設計等實力雄厚的科研隊伍和一批裝備制造企業。2014年實現主營收入375.39億元,利潤25億元,出口額10.58億美元。從業人員3.8萬人。規模以上企業達217家,資產總額約261.33億元,同比增長4.29%,人均產值約100萬元,比機械工業的約115萬元/人均產值略低。雖然工業總產值從2008年的約181億元增加到了目前的385億元,但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變化不明顯。說明生產效益在逐漸提高,總體發展是健康的,國產裝備產業的比較優勢仍然具備,總體是穩定發展的,一直是中國造紙產業的支撐力量,為造紙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證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盡管我國已是一個裝備制造業大國,但是當前我國裝備制造產業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一些高端制造裝備,目前粗放式制造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精細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多樣需求越來越多。工信部提出要創建若干行業技術服務平臺,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夯實技術創新基礎。
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中國制造2025”,對于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使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會議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兩化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國家對裝備制造業的重視,預示著我國造紙裝備制造業仍然大有可為。
二、我國制漿造紙裝備制造業的主要特征
(一)發展階段
回顧制漿造紙裝備制造業曲折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打基礎、初步完成裝備制造業產業布局的階段,形成上海、西安、遼陽三大主機廠合理布局,在60年代已成功生產3150新聞紙機。第二階段是在原國家經貿委和國家輕工業局主導、推動下,通過近10項技貿項目的實施,在關鍵裝備和領域縮小了和國外先進裝備的差距,打下了快速發展的基礎。第三階段是目前快速發展和趕超階段。制漿造紙裝備制造業取得驕人的成績,但由于起步晚、基礎差、投入不足,和國際安德里茲、美卓、福伊特三大巨頭相比,差距巨大。
(二)主要特征
總的來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產裝備行業目前具有如下特征:
1.具備一定優勢,教科研產業體系完善
國產造紙裝備制造業能為行業提供完整的中等及以上規模的所有設備,國產裝備承擔了60%~70%的造紙產能,技術性能也屬于中上水平,在世界上也僅次于美國、德國、芬蘭、日本等少數發達國家,在某些技術裝備上面還有自己的創新優勢,如草類原料的備料和連蒸裝備技術等,能為造紙工業提供完整的裝備是我國造紙產業邁入國際造紙大國的主要原因。與此相適應的是我國還具備了從學校、科研設計到生產制造、標準檢測的完整體系,包括了從人材培養、技術開發設計到產品質量控制的生產性服務體系,為裝備制造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配套行業較完整
為造紙裝備行業的配套行業也是較為完整的,專業化分工基本配置合理,建立了脫水器材、各種輥子包膠、篩鼓、水印輥、流漿箱、真空輥、密封汽罩等的專業制造企業,甚至還有減速機、自動化系統,真空泵等,既可面向造紙行業,也可面向其它行業的專業公司,保證了整個產業的無縫配套,也為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3.主要裝備取得快速發展
(1)制漿裝備方面
大型木片及竹片的超級間歇蒸煮主體設備已基本國產化,如大型的超級間歇蒸煮鍋(250立方米)等。
草類原料為主的150~300噸/日的橫管式連續蒸煮系統設備和自動控制系統,已全部實現國產化。
國產波紋濾板、小平面閥的洗漿機現已比較適應各種非木纖維漿的洗滌和黑液提取,最大的真空洗漿機轉鼓面積可達120平方米,可配套20萬噸/年KP木漿項目。
近年國產開發的新型置換雙輥擠漿機系列,其輥最大規格Φ2200mm×8400mm的能力可配150萬噸/年漿系統;進、出漿濃度分別為3.5%~10%、25%~35%。
發展了大中型國產ECF/TCF成套設備和技術。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濃紙漿清潔生產漂白成套設備,主要包括雙升流塔氧脫木素段、過氧化氫漂白段以及配套的中濃漿泵和中濃高剪切混合器。漂后廢水中可吸附有機氯化物(AOX)完全滿足國家的排放標準,同時與傳統的CEH三段漂白比較,節水50%以上,能耗減少30%以上,屬于清潔漂白技術裝備,最高產能達50萬噸/年。
對各種規模的高得率化機漿,汽蒸倉、浸漬器和反應倉等設備可全部國產化,螺旋撕裂機和高濃盤磨機等設備國產化也取得進展。國內開發了可用于機械漿或化學機械漿的雙螺桿磨漿機及APMP化學機械漿設備,目前已有60~100噸/日的成套設備,300噸/日的成套設備正在完善中。
國產廢紙制漿設備能力規模越來越大。目前可提供600噸/日OCC生產線成套設備及300噸/日的脫墨漿生產線設備,其中關鍵設備鼓式碎漿機、立式碎漿機、高溫高濃盤式熱分散機及浮選脫墨槽已全部國產化。
國產大型木漿配套堿回收系統設備產能40~60萬噸/年,其中包括蒸發水量為600噸/小時的管式降膜蒸發站、日處理2200噸/日的單汽包低臭型堿回收爐及大型盤式白液過濾機及預掛白泥過濾機等。我國在草類原料堿回收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目前在建麥草漿堿回收系統最大規模為日處理黑液固形物1200噸,蒸發采用了十一體六效全管式降膜蒸發站,蒸發水量為350噸/小時,采用了黑液降粘及結晶蒸發技術。
二、我國制漿造紙裝備制造業的主要特征
(一)發展階段
回顧制漿造紙裝備制造業曲折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打基礎、初步完成裝備制造業產業布局的階段,形成上海、西安、遼陽三大主機廠合理布局,在60年代已成功生產3150新聞紙機。第二階段是在原國家經貿委和國家輕工業局主導、推動下,通過近10項技貿項目的實施,在關鍵裝備和領域縮小了和國外先進裝備的差距,打下了快速發展的基礎。第三階段是目前快速發展和趕超階段。制漿造紙裝備制造業取得驕人的成績,但由于起步晚、基礎差、投入不足,和國際安德里茲、美卓、福伊特三大巨頭相比,差距巨大。
(二)主要特征
總的來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產裝備行業目前具有如下特征:
1.具備一定優勢,教科研產業體系完善
國產造紙裝備制造業能為行業提供完整的中等及以上規模的所有設備,國產裝備承擔了60%~70%的造紙產能,技術性能也屬于中上水平,在世界上也僅次于美國、德國、芬蘭、日本等少數發達國家,在某些技術裝備上面還有自己的創新優勢,如草類原料的備料和連蒸裝備技術等,能為造紙工業提供完整的裝備是我國造紙產業邁入國際造紙大國的主要原因。與此相適應的是我國還具備了從學校、科研設計到生產制造、標準檢測的完整體系,包括了從人材培養、技術開發設計到產品質量控制的生產性服務體系,為裝備制造業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配套行業較完整
為造紙裝備行業的配套行業也是較為完整的,專業化分工基本配置合理,建立了脫水器材、各種輥子包膠、篩鼓、水印輥、流漿箱、真空輥、密封汽罩等的專業制造企業,甚至還有減速機、自動化系統,真空泵等,既可面向造紙行業,也可面向其它行業的專業公司,保證了整個產業的無縫配套,也為行業的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3.主要裝備取得快速發展
(1)制漿裝備方面
大型木片及竹片的超級間歇蒸煮主體設備已基本國產化,如大型的超級間歇蒸煮鍋(250立方米)等。
草類原料為主的150~300噸/日的橫管式連續蒸煮系統設備和自動控制系統,已全部實現國產化。
國產波紋濾板、小平面閥的洗漿機現已比較適應各種非木纖維漿的洗滌和黑液提取,最大的真空洗漿機轉鼓面積可達120平方米,可配套20萬噸/年KP木漿項目。
近年國產開發的新型置換雙輥擠漿機系列,其輥最大規格Φ2200mm×8400mm的能力可配150萬噸/年漿系統;進、出漿濃度分別為3.5%~10%、25%~35%。
發展了大中型國產ECF/TCF成套設備和技術。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濃紙漿清潔生產漂白成套設備,主要包括雙升流塔氧脫木素段、過氧化氫漂白段以及配套的中濃漿泵和中濃高剪切混合器。漂后廢水中可吸附有機氯化物(AOX)完全滿足國家的排放標準,同時與傳統的CEH三段漂白比較,節水50%以上,能耗減少30%以上,屬于清潔漂白技術裝備,最高產能達50萬噸/年。
對各種規模的高得率化機漿,汽蒸倉、浸漬器和反應倉等設備可全部國產化,螺旋撕裂機和高濃盤磨機等設備國產化也取得進展。國內開發了可用于機械漿或化學機械漿的雙螺桿磨漿機及APMP化學機械漿設備,目前已有60~100噸/日的成套設備,300噸/日的成套設備正在完善中。
國產廢紙制漿設備能力規模越來越大。目前可提供600噸/日OCC生產線成套設備及300噸/日的脫墨漿生產線設備,其中關鍵設備鼓式碎漿機、立式碎漿機、高溫高濃盤式熱分散機及浮選脫墨槽已全部國產化。
國產大型木漿配套堿回收系統設備產能40~60萬噸/年,其中包括蒸發水量為600噸/小時的管式降膜蒸發站、日處理2200噸/日的單汽包低臭型堿回收爐及大型盤式白液過濾機及預掛白泥過濾機等。我國在草類原料堿回收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目前在建麥草漿堿回收系統最大規模為日處理黑液固形物1200噸,蒸發采用了十一體六效全管式降膜蒸發站,蒸發水量為350噸/小時,采用了黑液降粘及結晶蒸發技術。
(2)造紙裝備方面
國產紙板機最大的已做到幅寬7米、車速800米/分、30萬噸/年以上產能,氣墊或水力式流漿箱,四疊網或五疊網成形,全封閉式引紙,高線壓大輥徑壓榨,帶紙幅穩定器的單排缸加雙排缸的干燥形式,獨立引紙繩引紙。
目前已建成較多運行的最大國產文化紙機,機寬3.8米、工作車速800米/分、產量約250噸/日。機型長網加頂網,水力式流漿箱,四輥三壓區/五輥三壓區壓榨,烘干部采用部分單排缸帶有紙幅穩定器,獨立引紙繩引紙。“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河南江河紙業與華南理工大學、輕工業杭州機電設計研究院等聯合研發高速文化紙機,標志著我國的造紙機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國內開發成功700米/分的真空圓網紙機和1000米/分以上的新月型衛生紙機,產能在8000噸/年到2萬噸/年之間。突破了水力型流漿箱、鋼制揚克烘缸、夾網等技術。
主要用于長纖維或混合纖維超低濃度成形生產特種紙的斜網紙機也從無到有,國產最大幅寬3300毫米,車速200米/分;目前單層和雙層成形斜網紙機已成功運行投產,三層成形的紙機正在開發。
4.我國造紙裝備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性價比高
從事造紙機械的廠商數量較多,有200多家,但其規模都不大,最大的企業年銷售額也就在4~5億元左右,單個企業與國際大公司(如Voith、Metso/Valmet、Andritz)等相比,無論在規模上、技術上以及質量上還有巨大差距。相互之間技術類同,特色不突出,且基本上沒有太多的開發能力。和造紙行業相比,造紙機械行業的發展是比較慢的,加工手段也比較傳統,更新速度較慢,規模很難上去。但是國產裝備仍然具有相對優勢,尤其是性價比和售后服務,因此和國際大公司很難形成競爭,基本上是相互補充。
5.技術開發手段單一,自主知識產權和有效專利數量較少
技術開發手段單一,無論是企業,還是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都未能建立起有效的裝備開發試驗平臺及有效的遠行體系,使得到目前為止,技術發展的手段仍然停留在以消化吸收的方式為主,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很少,有效專利數量較少。這一點和國際的大公司相比仍然差距巨大,其結果就是仿制的產品性能很難達到或超過原有水平,且還有仿造不到位產生的性能不穩定、能耗和材料消耗較大、可靠性不高等問題,且這些問題還不是很快就可得到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