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目前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而“中國制造2025”是這項改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制造到底怎么了?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國制造2025”如何才能創造新的供給?而作為中國制造的縮影,東莞制造又將何去何從?東莞傳統制造企業能在這波改革中得到哪些啟示?
供給側改革:3D打印如何引領制造業破繭成蝶?
供給側改革加速淘汰落后產能
不久前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打造經濟升級版的必然要求。“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習主席說。
對這段話該如何理解?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創始者和代表人、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解釋,原來我們創造財富主要靠自然資源,現在主要靠人力資源,原來更多地靠勞動,現在更多靠智慧。滕泰將目前不少產業歸類為供給成熟和供給老化階段,供給側改革的要義正是要大力推動結構性改革,讓經濟從供給成熟和老化的產業盡快轉換到新供給形成和擴張的產業。
以東莞為例,東莞素有“世界工廠”的稱謂,生產的服裝、鞋類、玩具、家電等暢銷全球,但是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東莞、深圳等地的加工制造業很多工廠訂單流失,不得不關停或將生產線向東南亞、非洲等地轉移,媒體將此稱為東莞遭遇新一輪“工廠倒閉潮”。
東莞伊登工業云公司一直致力于東莞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對東莞制造企業的現狀感同身受,伊登工業云CEO肖輝表示,在這輪倒閉潮中倒閉的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比較低的企業,這類行業在東莞發展幾十年,已經非常成熟甚至老化;但是另一方面,一些高科技、新品牌、附加值創新含量高的公司在東莞不斷崛起。一邊是倒閉潮,一邊是轉型潮,這是東莞制造業目前的現狀,其實何嘗不是中國制造的現狀?
市場經濟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落后的產能淘汰,先進的行業興起;舊產業、舊企業衰落或轉型,新的產業、企業應運而生。長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把前浪拍在沙灘上,供給側改革正是起到了一個助推器的作用,助推后浪把前浪拍在沙灘上。
3D打印助推供給側改革
對于很多東莞傳統制造企業來說,轉型勢在必行,這是很多行業老板的共識。問題是如何轉,往哪里轉?沒有方向,只能坐著等死。
肖輝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東莞一家做電氣設計、制造的企業是一家規模不小的港資企業,產品暢銷非洲、東南亞。近年來,隨著東莞房租、尤其是人力成本的不斷飆升,公司一直在謀求積極轉型,將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零部件從設計到制造外包出去,但是一直苦尋未果。一次偶然的機會,公司的運營總監遇到了肖輝,雙方一拍即合。目前通過伊登工業云這個平臺,這家公司成功將外圍產品直接外包給社會上的自由設計師,并通過3D打印實現了快速原型制造,通過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使設計團隊與外部人員可很方便的協作設計新產品,充分利用企業原有成熟的部件,不僅大大縮短了設計和制造周期,而且節省成本近60%。
“其實這只是伊登工業云服務的一方面。伊登工業云不僅是個社交平臺,而且聚集了社會企業中的各種智力資源,可提供設計、創意等創新服務,還可提供從生產端到服務端的增值服務,包括生產、加工、運營等一站式優質服務,”肖輝道,“只做自己擅長的,將自己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產業外包,這其實是包括波音等世界很多大公司的通行做法,但工業云平臺的偉大在于,它使這種模式變得便利、通用、舉手之間,連中小微企業也用的起,這就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全要素生產效率,改善了供給端,而且因為集中精力做核心產品,產品的附加值必然也提高了。東莞有很多制造業一直受限于人力成本和房租上漲,其實完全可以通過工業云平臺,采取這種品牌+共享平臺生產模式,如此東莞智造才會繼續煥發光彩。”
這是肖輝對東莞制造轉型升級的理解,事實上在“東莞制造2025”戰略規劃中,明言以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趨勢、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速孕育興起,規劃大力支持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與東莞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從生產端改善供給,煥發東莞制造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