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日的討論中,代表委員們認為,盡管我國節能環保科技及產業發展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總體上還處于產業化初級階段,尚不能完全滿足現實需要。
企業整體規模小,市場空間巨大
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資金、人才進入節能環保領域,節能環保企業在一些重點領域取得了較大突破。
2015年5月,全國人大環資委專題調研表明,我國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可再生能源并網、電動汽車換電、大容量儲能系統建設等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研發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并逐步形成了若干個具有比較優勢和特色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在除塵、煙氣脫硫、城鎮污水處理等領域形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產業供給能力,涌現了一批營收規模達十億元、上百億元的大型節能環保服務企業。
不過,在湖南省環保產業協會會長、永清環保集團董事長劉正軍代表看來,相比于其他行業而言,節能環保產業競爭主體依然較為分散,企業整體規模偏小。“環保企業的發展歷史還較短,體量還不夠大。我創業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么要做環保,覺得環保行業是冷門,沒有前途。”劉正軍代表告訴記者。
盡管如此,代表委員們都看好未來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小康委員表示,節能環保領域是直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動能。他認為,該產業投入不會帶來高耗能、高污染,又是新增業務,對于現在調結構有直接的幫助,而且惠民生,能夠解決大量的就業。
劉正軍代表則表示,大氣、水、土將是未來環保企業的主戰場。“‘大氣十條’帶動投資需求1.7萬億元,‘水十條’的出臺將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1.9萬億元,而在土壤領域,未來將誕生百億級環保企業。”
節能環保產業有哪些短板?
“原創性技術開發不多,形成專利、核心產品和技術標準等重大創新成果少,大型設備的成套性差、自控水平低,可靠性、通用性和產品結構設計等方面與國外產品差距較大。”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代表分析說,創新能力不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元器件依賴進口是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短板。
劉正軍代表則指出,市場競爭秩序較為混亂也是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一大短板。有些地方存在不誠信經營的現象,低質低價惡性競爭,嚴重阻礙了市場的公平競爭,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在投標中,如果僅僅考慮價格因素,結果往往是想參與公平競爭、投標價格合理的企業被淘汰,而那些資質不高、技術一般、善于打價格戰的企業中標。”
“現有價格形成機制和財稅政策體系尚未完全反映資源和環境成本,無法有效調節市場供求關系,導致節能環保政策導向、投資導向和技術導向特征很鮮明。”張天任代表分析認為,當前,節能環保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優惠目錄更新不及時等問題。
張天任代表舉例說,中央財政原有的節能獎勵、合同能源管理補貼、再生資源的增值稅優惠等政策停止執行,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取得后相關企業稅收優惠難以落實。在舊的優惠政策退出同時,實質性、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并沒有及時跟進。
如何成為支柱產業?
如何將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要通過科技創新來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環保產業落地。”廣東益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惠群代表說,需要做整體的綜合治理,通過科技創新帶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和升級,解決好環保問題,也符合國家的戰略部署。此外,科技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積累的過程,包括人才的培養、市場認可等方面。
劉正軍代表認為,環保企業科技創新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堅持自主創新,掌握環保核心技術。另一條是引進成熟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從全球范圍來看,在水、土、氣等環境治理方面都有大量成熟適用技術,可以根據我們的實際需要,擇優引進,消化吸收。”
張天任代表建議,加強環境監管和嚴格執法,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強化行業監管,整頓和規范節能環保市場秩序。充分發揮標準等市場手段對產業發展的催生促進作用,引導和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國家要在財政稅收政策上,在金融體系、信貸體系上,對環保企業予以支持。”上海富申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樊蕓代表表示,對環保產品要重點支持。
張天任代表認為,要全面梳理現有稅收優惠政策,及時調整補充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和PPP模式的規范化發展。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純新代表則提醒說,環保產業將來也會面臨著一哄而上的問題,更多的需要技術創新,不是簡單的入行。現在入行的比較多,還得要自主創新,中國的環保設備還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