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湖北省公安廳網安總隊一級警長劉長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警方出動近120名警力,分赴河南、廣東等地偵查,歷時4個月,打掉11個犯罪團伙。與此同時,已查出涉案考生600多人,所有涉案考生全部被取消成績。
這一案件,被稱作刑法修正案(九)施行以來,“組織考試作弊罪”團伙第一案。隨著湖北警方的深入追蹤,從竊題源頭到考場,多年來隱藏其間的黑色產業鏈條浮出水面。
印刷廠里用“彈弓”彈出翻拍試題
案件主要涉及湖北武漢的王某波團伙與河南李某源團伙。
王某波系武漢新生機教育考試培訓機構負責人,從事該行業多年。早在2014年,其負責的上述機構,即因涉嫌組織替考被舉報。
2015年12月26日,全國2016研究生考試開考。有考生反映,英語開考前,即有手抄答案在網上流傳。事后經核對,答案和考題一致。考生們還發現,政治考試也疑似泄題。
此前,湖北荊州警方一直對助考犯罪活動進行跟蹤追查,大量線索再次指向王某波。
26日凌晨,警方偵獲一則信號:有人在向王某波傳考研試題答案。同時公安部也緊急通報,有多名犯罪嫌疑人攜帶考試的試題和答案,從河南到武漢進行販賣。
通過對王某波定位,當天上午,在武漢某考點附近的一處酒店內,警方將正在利用無線電設備發送考研答案的王某波抓獲。
王某波的答案來自陳某,而陳某交代,試題與答案來自河南李某源等人。
當天,湖北省公安廳將從河南攜帶著考試試卷和答案來武漢培訓的李某源等4人抓獲。
竊題的源頭隨之展現在了警方眼前。
犯罪嫌疑人羅某買通了試卷印刷點的一名內部人員,許諾考后給予百萬元現金報酬。2015年12月,試卷印好后,這名人員用相機偷拍了試卷,將相機的TF卡綁在類似于彈弓一樣的彈射器上,彈到印刷點外,等候在印刷點外的羅某收到后,將試卷照片交給李某源。
考研前夕,李某源憑借試卷內容,在鄭州開辦起楚博教育有限公司開始招錄培訓人員,但只招到20多名學生,眼看牟利空間不大,李某源瞄向了考試大省湖北。
通過網絡,李某源與武漢的陳某取得聯系,洽談合作事宜。
全封閉“授課” 資料閱后即毀
李某源團伙拿到試題后,趕赴河南洛陽,請當地某高校教師幫忙組織學生解答試題。為防止警方突襲露陷,他們又將試題中混入30%的非真題題目,形成最終對外宣稱的“押題”版本。
拿到答案后,李某源團伙迅即趕往武漢,與一些助考機構談判賣題。
很快,武漢幾家培訓結構組織了100多名人員參與培訓,并答應考前提供給李某源團伙100萬元酬金。
“這些考生,與培訓機構簽有‘包過’協議。”劉長久介紹。前期,考生每人交兩萬元左右參與培訓,如果考不過,錢按比例退;如果考試通過,這些學生每人再補交余款三四萬元。
一個細節可以為組織的嚴密寫下注腳:所有的培訓材料不允許帶出,考生看完后統一集中銷毀,并沖入下水道中。
案件的牽出充滿偶然。
李某源團伙曾聯系過武漢“新生機”王某波團伙,但王某波認為,李某源出價太高。王某波便派人潛伏至上述其他幾家培訓機構,佯裝成被培訓的學生,從中偷題。
26日3時許,王某波收到犯罪嫌疑人胡某將偷偷從培訓現場帶出來的考試試卷和答案。該團伙臨時將部分考生叫醒,將答案制作成小抄。這部分學生的作弊設備,被臨時調換下來。
而正是針對其他考生的無線電傳輸信息被警方截獲,最終牽出這起驚天大案。
劉長久多年參與打擊助考行為。他介紹,助考機構一般會作“兩手準備”,即考前想辦法拿到真題、考中從考場偷拍到真題。犯罪團伙一般會選取多名考生,每人帶多部手機進入考場,如果被發現帶有手機,上交一部,往往身上還有一至兩部。
這些手機安裝有特定軟件,考生只需將試卷拍攝,系統會自動上傳并發送至考場外,再由專人迅速分工作答,再發送進考場。而被助考機構布局在不同考點內的考生,誰最先將試題偷拍成功,就可以拿到數千元的酬金。
警方審訊中還了解到,這也是王某波團伙長期以來的慣用手段。
劉長久建議,公安部門與教育部門聯手設立一個考試作弊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與考試有關的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及涉案人員相關信息,相關助考機構、人員曾經涉案情況,均納入其中。一旦發現有考生已不具備考試資格,方便及時處理,一旦發現有公安機關列入的網上追逃人員等,也方便及時打擊。
泄題事件不斷,誰來保護莘莘學子的利益
事實上,這已不是第一次考研試題泄露。不斷流出的泄題弊案持續撞擊著學子心靈。
得知警方破獲“2016年研究生考試泄題案”的消息,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即將畢業的文靜(化名)依然有些激動。
作為經歷過這次考研的學生,她認為破案更多的是對作案者懲罰和對想作案者的警醒,“但是很多間接獲得考題的學生獲益依舊不會得到處理,可能我們辛苦了一年的成果比不上別人的幾個小時!”
“買題作弊的考生與沒有買題的考生之間的確形成了一種事實上的不公平。”湖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葉顯發認為,但是基于取證困難和法不責眾的現實考量,處理起來的政策措施難以奏效。
在他看來,法治健全進程走到末端的時候,考生間的公平才能真正實現,而在此之前,還需要全面加強監管,“獲取試題的,有解答的,有招募培訓的,有銷售作弊工具的,構成了一個產業鏈,打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試題答案到不了考生那里,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從對每位考生負責出發,應該在評估泄題的影響程度基礎上,認真啟動重考,用巨大的重考成本迫使考試組織部門對考試安全高度重視,也對圖謀泄題操作的機構和個人產生更大的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