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若靜下來觀察分析,可以發現各方關注重點更多的是集中于印刷廠。誠然,出版物印刷質量的好壞,離不開印刷企業從紙張、油墨、膠黏劑等的合理選用,離不開印刷企業對印刷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離不開操作熟練、技術精良的印刷工人和嚴格要求。不過,筆者認為,出版物的印刷質量管理除卻印刷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因素外,更離不開抓好對出版單位的源頭管理,包括對出版單位相關人員的培訓、出版單位與印刷企業的質量約定,以及出版單位的成品管理等。
隨著出版單位轉企改制的快速推進,出版物市場繁榮發展,出版物的種類更是日益多樣,從載體形式上看,當前圖書使用的紙張種類新穎,成品的規格尺寸變化多樣,裝幀工藝日新月異,在快速細分的市場環境下,滿足了各類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而在出版物印刷加工全流程管理中,出版單位處于上游主導地位,其對出版物的質量管理起著決定性的關鍵作用。不過,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出版單位里的策劃和執行編輯等更多的是從純粹市場角度考慮出版物的外形設計與美觀展示等,而由于其對印刷設備和加工工藝等的了解不足,與印刷企業進行的加工工藝可行性分析和溝通則更少,使得在前期圖書整體設計、排版制作時忽視了后期的現實性工藝實現能力,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出版物的加工印刷質量和水平。建議出版單位應加強對編輯人員開展包括質量標準、裝幀設計、印刷工藝等在內的印刷知識與質量管理培訓,提高相關人員的印刷質量意識,減少后續工作的客觀偏差,實現印刷質量水平的客觀保證。
關于出版物印刷加工質量的具體要求,當然應由出版單位和印刷企業進行約定。然而根據了解,不少出版單位與印刷企業由于是常年合作關系,多是簽署年度性或季度性的長項商業合同,但針對每種出版物的具體特性、加工工藝、質量指標等技術要求,則較少進行專門的合同約定。客觀上使得印刷企業難以掌握出版單位對具體出版物的準確管理指標,而只能按照常規性、流程性的加工工藝進行,使得后期質量水平難以做到精細化實現。建議出版單位應加強印制部門與策劃、執行編輯的質量溝通,明確每個出版物的具體質量管理需求,細化與印刷企業的專項對接管理,除簽署長項的商業合同外,能夠針對每個出版物作出具體的參數、工藝、指標等質量約定,滿足印刷企業對印制任務的充分認知,確保印制企業對原輔材料、加工工藝等的合理選擇與定向實現。
印刷企業將出版物印制完成后,理應及時把所有成品交付出版單位,由其進行成品抽查與驗收,合格后才能進入發行銷售環節。但據了解,實踐中一些出版單位放松了成品交付與驗收環節的管理,通常僅滿足于對印刷企業交付的少量樣本進行核對檢查,而對于大批量的成品交付環節,由于人員數量較少、交貨時限較短等多種原因,并未進行必要的抽樣檢查與批量驗收,使得不合格品未能合理檢出就交付發行銷售。建議出版單位合理安排人員與時間,加強成品交付與驗收環節管理,堅決杜絕不合格品的混入。
對于消費者來講,由于購買的是出版單位的圖書,因此不合格品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也主要是針對出版單位的,而印刷企業僅是作為生產加工服務的供應商,不具有直接對消費者承擔法律義務的主體責任。雖然出版單位可以通過事后追懲方式對印刷企業進行經濟追償,但出版單位的品牌損失卻已是既成事實。因此,印刷質量水平的切實提高,除了印刷企業的生產加工環節嚴格控制外,更重要的是出版單位要切實提高質量意識,加強全流程管理,查堵薄弱環節,抓好質量管理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