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工業是經濟轉型的主戰場。日前,山東東營市就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再出新招,研究制定了《市委、市政府關于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吹響了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沖鋒號”。將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橡膠輪胎、有色金屬、紡織、造紙、農副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
工業是經濟轉型的主戰場。日前,山東東營市就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再出新招,研究制定了《市委、市政府關于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吹響了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沖鋒號”。
《意見》指出,東營市將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橡膠輪胎、有色金屬、紡織、造紙、農副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汽車配件及裝備制造業,支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醫藥、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到2017年,實現“1234”發展目標,即:主營業務收入過500億元企業10家以上,上市企業2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形成石油化工及鹽化工、橡膠輪胎及汽車配件、有色金屬、石油裝備等特色鮮明、體系完整、競爭力強、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四大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重要的產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3萬億元,基本構建起優勢突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內生動力較強的現代工業體系,推動由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轉變。
多項政策扶持轉型勢在必行
1、財政扶持力度空前。
據了解,自2015年起三年內,市財政每年設立1000萬元“互聯網+工業”專項資金,對信息化項目、企業生產裝備升級等給予補助。每年整合設立2000萬元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產業進行技術、平臺創新。每年整合設立3000萬元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專項資金,支持重點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從2015年起三年內,東營市將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保險補償范圍擴大至所有行業領域,對企業購買的在國內率先實現重大創新或能替代進口的裝備產品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產品質量保證保險、產品責任保險、質量保證和產品責任綜合險,在國家、省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市財政按不高于3%的費率上限及實際投保年度保費的20%給予補貼。
同時,東營市還將支持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對企業與世界500強和世界行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合資建設的重大項目,按投資規模給予一次性獎勵,單體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支持企業品牌質量建設,對新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市財政給予10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山東名牌產品、山東省服務名牌、山東省著名商標的企業,由同級財政給予10萬元獎勵。同一品牌獎勵以企業當年獲得的最高級別計獎。對主持和主要參與制定并形成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市財政分別一次性獎勵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企業在滬深證券交易所及境外交易所首發上市后,市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后,市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首次進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范圍的企業,市財政按每戶5萬元給予一次性補助。
2、企業要素保障力度加大。
東營市將大力支持企業節約集約用地,在符合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和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新增工業用地廠房建筑面積高于《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規定容積率標準的部分、現有工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增收土地價款。建立創業載體用地服務機制,每年安排一定計劃用地指標支持創業載體發展。推進銀企對接與合作,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過橋”環節,縮短企業融資鏈條。開展銀行業收費專項檢查,加大違規收費行為查處力度,規范擔保、評估、登記等收費。優化電力供應,優先保障重點企業用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
3、強化人才支撐。
東營市將認真落實人才引進與培養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創新團隊和職業經理人,按照規定給予相應的房屋購置、子女入學等政策支持。支持高校院所在東營市設立實體性工作機構,搭建高端人才服務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平臺。加強工業技術人才培育,實施“黃河三角洲學者”工程、“金藍領”培訓工程和產業集群高技能人才建設工程,支持企業引進、培養高技能人才,加快市級公共實訓中心建設,對企校合作開展“訂單式”工業人才培養的,按有關規定給予企業培訓經費補助。
4、發展環境優化。
東營市將規范行政行為,改進政務服務,切實解決企業辦事難、負擔重的問題。完善全市重點工業項目審批“直通車”和限時辦結制度,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強化環評、安評、能評、水評等中介服務管理,探索建立評估服務政府購買機制,確保評價效果,規范收費行為。加大對涉企亂收費、亂檢查、亂攤派等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優化企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