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主要圍繞三大問題進行深入研討和思想交鋒。一是當前全球化發展處于十字路口,其未來趨勢可能會繼續還是會逆轉?未來全球化趨勢是去還是留?二是影響全球經濟持續八年復蘇乏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全球周期性因素、結構性因素,還是其他因素?三是全球經濟格局是否發生了重大歷史性變化?可能發生的變化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可能持續10年的全球結構性調整變化的影響,還是兩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可能持續65年的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變化的影響,或者是前工業化或工業化以來可能持續近500年的世界經濟格局重大歷史性變化的影響?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全球化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正在出現新一輪的變局。下一步有兩股力量,一股力量要把全球化往前推,一股力量是要逆轉全球化。這一輪全球化經歷了全球開放紅利普遍享有,到全球非理性繁榮,然后到現在全球化紅利明顯大幅度下降的新時期。中國下一步要努力取得的,一是全球市場的領導力或者主導力,二是全球規則的領導力和主導力,三是全球經貿調整責任的擔當者和領導力,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認為,全球化總體趨勢未變,但全球化進入到減速和轉型的新階段。全球化上半場的重大缺陷就是缺少普惠、共享、包容的發展主題。中國只要深入研究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新特征、新規律,就依然處于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認為,全球經濟存在著長期停滯的風險,全球化“沒有結束”,但是他認為大規模、高標準的區域化,可能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新趨勢。
中銀國際研究中心董事長曹遠征認為,未來,全球化走向包容是對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徹底翻盤。今后全球格局的變化,可能至少是65年全球治理與改革的長周期的變化,甚至可能是500年這一輪現代化的反思和重塑。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認為,金融危機之后,全球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全球化步伐相對來說減慢了,這給技術擴散的效應帶來不利影響。同時資本配置的效率也在下降,這不利于全球經濟增長加快。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搞國際產能合作,倡導設立金磚銀行、亞投行等則有利于全球經濟增長的加快。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任海平認為,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重大的歷史性變化,既有短期的調整、改變,更有長期的變革。西方主導世界經濟規則、主導世界經濟格局的歷史,已經開始走向結束的階段。未來有可能的或者更希望的是世界各國共同管理、治理和推進全球的發展。
本次論壇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關于世界經濟形勢每季談的首次活動,今后每季將舉辦一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主持了本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