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嘛有這種情況出現呢?莫非其背后真有玄妙高深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和管理邏輯支撐嗎?
我并不這么認為。個人覺得很多企業在引進豐田精益管理時,小心靈往往被其恢宏的成功所攝服,在學習引進過程中過于迷信其管理手法,卻全然忘了老祖宗“與世推移,隨世俯仰”的哲學,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
其實,任何企業都有其獨特的基因,任何行業都有其獨創的管理手法,對于類似“精益生產管理”的管理模式,大可不必全盤引進,取其精華即可。更重要的是,引進過程中一定要舍棄業已過時的內容。
比如在“JIT”生產方面,很多企業本身擁有高度自動化、信息化、集成化的制造設備,只需再加持一些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即可輕易做到“兼顧質量和效益”的JIT生產。因此,企業在引進這一塊的管理模式時,應摒棄一些過時的流程管理和作業方式,甚至完全不需要引進。
精益管理的另一個主題思想就是在保質保量的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以印刷包裝行業為例,由于智能化、自動化的印刷、印后設備在節省人工、減少質量、降低損耗方面已經產生質的飛躍。因此,企業在進行精益生產時,不妨先行對引進智能設備的成本與引進精益管理的成本進行對比,并作出取舍。
最近幾年,“大數據”成為最紅的網絡熱詞之一。在已經到來的“大數據”時代,企業在精益管理模式方面亟待更新。比如此前繁瑣的流程化作業內容、作業位置、作業時間和作業績效等,可以應用三維動畫、大數據分析等方式進行管理。而運用大數據分析進行員工績效管理,更是可以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率。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將從以成本控制為中心轉向以利潤為中心,因此,精益生產管理的內容也需要作出重大調整。此外,企業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對市場進行精準預測,對客戶進行個性化服務等,從而將傳統的精益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層級。
另外,我們不得不說,企業引進精益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一部分是人的因素,也可以說是企業文化的因素。前些年,包括包裝、印刷行業在內的打工者多并不象豐田員工那樣,把工廠當成自己的最終歸宿。一旦掌握一門技術,通常會選擇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工廠。很多老板在引進先進管理模式了有意回避了核心骨干人員的培養。
近年來情況正在發生深刻改變,由于失業大潮涌動,打工者想挪窩的念頭逐漸被嚴酷的就業環境掐滅,寧可減工資也不愿離職。另外,年輕一代打工者雖然不如老一代吃苦耐勞,但學習和創新能力相當不錯。因此,企業大可改變舊的思維,重點打造企業的工匠精神,為年輕員工營造一個快樂平等、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
當前,包括包裝印刷在內的制造業正處于急速銳變的前夜,新生代員工、智能制造和互聯網+催迫企業作出全方位的改變。企業競爭由產品服務競爭向商業模式競爭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都需要重塑。在這“以往不再,未來已來”的關頭,企業應該打好提前量,打造一個適合未來時代和企業自身特點的精益生產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