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紙尿褲自20世紀90年代由寶潔引入中國后,中國便成為世界最大的紙尿褲市場。但在整個市場中,進口紙尿褲已經占據嬰兒紙尿褲市場的半壁江山,即50%的市場份額;而在高端嬰兒紙尿褲市場,進口紙尿褲更是占據了80%的絕對優勢份額。
2015年8月7日,1美元能兌換人民幣6.1174元;8月27日,1美元能兌換人民幣6.4085元。這意味著,8月7日購買一件標價100美元的商品,中國消費者需要花611.74元人民幣,而如果8月27日買的話,則需要花640.85元,比20天前多花了29.11元。
有代購表示“之前標價100日元的商品,我們買的時候只要5元,現在要5.36元,一小包價格105元的紙尿褲,成本就漲了7元多。”這也絲毫沒有減弱國人對外國產品的熱愛程度。有點可笑的是,面對國人的強大掃貨熱情,國外商家竟紛紛放出大招:限制購買。譬如,日本花王紙尿褲是海淘中最火熱的產品之一,由于中國人的大量買進,該款紙尿褲經常處于脫銷狀態,有些地方實行了限購,大部分藥妝店限制1人只能買1包花王產品。
現狀:進口紙尿褲占半壁江山
紙尿褲自20世紀90年代由寶潔引入中國后,中國便成為世界最大的紙尿褲市場。但在整個市場中,進口紙尿褲已經占據嬰兒紙尿褲市場的半壁江山,即50%的市場份額;而在高端嬰兒紙尿褲市場,進口紙尿褲更是占據了80%的絕對優勢份額。
在中國,提到海外代購,紙尿褲的風頭幾乎已經超過了奶粉等產品,成為中國媽媽們的搶手貨。據在日本定居的國人描述:“在日本的中國人專門盯著各大賣場的相關區域,紙尿褲剛上架就掃光貨的現象太常見了。”有人用搶購iPhone新品的狀況打了個比方:日系紙尿褲簡直就是“母嬰圈里的iPhone”。
與日本市場上紙尿褲產品供應緊張對應的是中國進口紙尿褲數量的激增。根據相關統計數據,2014年前三季度,紙尿褲進口量大幅增長,特別是原產地日本的嬰兒紙尿褲進口激增,主要是花王、大王、尤妮佳等公司的產品。寧波、南通、廈門、張家港等口岸進口紙尿褲均比上年同期有了大幅增長,江陰和鎮江口岸也開始首次進口嬰兒紙尿褲。
即使在近日,人民幣貶值,進口紙尿褲的價錢上升不少,但在國內的銷售量依舊不減。
反思:國貨為何不受待見
有媒體說:“10多年前,寶潔還在為如何讓中國人給自己的孩子脫下尿布、穿上紙尿褲而傷神,今天,它卻和中國一起迎來了一個飛速擴張的新興市場。”——但是,數據同樣顯示,這個有關嬰兒屁股的市場卻被外資品牌的紙尿褲統領著。
現在,隨著海淘的興起,它又被諸如天貓國際、網易考拉海購等新興的跨境電商平臺輸入的海外紙尿褲攻城略地。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
有個事實是紙尿褲進口量雖居高不下,但總體質量情況卻不容樂觀,產品不合格率較高。
2015年以來,廈門檢驗檢疫局在對進口的153批嬰幼兒紙尿褲進行檢驗檢疫時發現,其中39%不合格。不合格原因集中在未按我國強制性標準要求加貼合格的中文標簽。據悉,市面上未加貼合格中文標簽的進口紙尿褲,其來源與品質均無保障。
最早涉足紙尿褲領域的恒安國際表示其紙尿褲的質量可以媲美外國品牌——寶潔、金佰利和日本品牌尤妮佳(Unicharm)總共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但許多內地消費者并不認同這一點。
大多數中國媽媽還是認為外國產品比國內產品好。
去年6月份,中消協曾公布15個批次嬰幼兒紙尿褲比較試驗結果。結果顯示,紙尿褲質量好并不代表價格一定高。而且國產品牌與進口品牌質量無差距,國產品牌性價比更具優勢。以L碼為例,最高價的“大王”天使系列紙尿褲單片均價6.05元,最低價為“媽咪寶貝”紙尿褲,單片均價1.97元。而“大王”紙尿褲在滲漏性方面的表現,反倒不如價格便宜的“媽咪寶貝”。
日本花王也已經在中國設立生產廠,可以直接向中國消費者供應紙尿褲產品。花王公司一直強調,中國銷售的紙尿褲質量與日本同等甚至更上乘。但是,目前仍有很多中國媽媽們購買日本本土生產的花王產品。
然而國產紙尿褲的高性價比與便捷購買并沒有激起國人對國貨的熱情,主要還是因為國內產品的“負面消息”要顯著多于國外產品。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特別是在當今的網絡時代,這種效應就更加厲害,國內生產的不良產品會加劇“劣質”、“不安全”等負面印象的形成。
自救:保證質量是根本
縱觀進口紙尿褲產品發現,它們在國內市場的“火熱”有點有違常理。畢竟媒體上鮮有廣告宣傳,也沒有那么多的產品噱頭,但是卻在消費者和經銷商心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中的原因應該歸功于所謂的口碑了。國產品牌除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外,如果想提高顧客忠誠度,還需要大力在產品質量上做好“功課”。
改革開放以后,發展經濟是中心,發家致富是中心,錢就是中心,時間就是金錢。在這樣的價值觀主導下,很多人都會問:“道德值幾個錢?誠信值幾個錢?”。
中國制造最大的問題就是質量。國人不遠萬里去國外購物,實在是無奈之舉,根源在于對國內產品質量缺乏信任,深層次原因在于國內的監管不力,雖有但形同虛設、甚至貓鼠共窩。
我們應該加強第一方——企業的質量監管,如果他們生產的產品不安全,那還有第二方監管——政府,如果前兩個監管都失效了,就要依靠獨立于企業和政府之外的第三方監管——媒體和消費者組織等。對于我國而言,要提升監管力度,就必須大力發展第三方監管,允許和支持多種社會力量參與。
當然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近年來國內的紙尿褲生產企業已經在努力提高技術水平,特別是一些領先的生產企業,不斷對產品升級換代。有些國產品牌在消費者中也有了相當的知名度,甚至有消費者從選擇“洋品牌”轉而購買性價比更高的國產品牌。
然而蓬勃興起的海淘事業和淘媽們的心聲,從一個方面說明國內產品對消費者的某些需求仍未能滿足,仍有創新、提升的空間。國內企業目前亟需要做的是確保產品穩定的高質量、培育品牌形象、幫助消費者建立起對國產品牌的信心、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