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紙包裝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吸引了大眾廣泛的目光。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關注已不止于食品本身,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性也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關注。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性能直接影響食品的質量,一些不法商販為了利潤最大化不惜使用廢棄回收料,甚至在在生產、加工食品紙包裝材料時添加各種非法助劑來達到節省成本、改變外觀的目的。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于2010年10月對外公布了市售、市場使用的多種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紙杯和紙碗的抽檢結果,結果顯示,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雙層紙制品外層紙的熒光性物質含量超標。
熒光增白劑概述
熒光增白劑(FWAs)是一種光學增白劑,它的增白原理不同于化學氧化增白,而是通過吸收環境中的紫外線,放出藍紫色熒光,再與需要增白的底物放出的黃色光疊加形成白色光,給人以產品潔白的感覺,同時也可以增加產品的亮度。FWAs的這一優良特點使它廣泛應用于紡織品、紙張、合成洗滌劑等生產領域,但由于FWAs是一種結構復雜的有機化合物,一旦與人體中的某些蛋白結合就很難通過正常的代謝排出體外,同時熒光增白劑會削弱人體抵抗力,造成傷口難以愈合,一旦FWAs在人體內富集到一定濃度,可能會誘發癌變。目前,世界上生產的FWAs有約15大類(不包括其有熒光性質的相關衍生產物),按其化學結構可分為三嗪氨基二苯乙烯類、吡唑啉類、萘二甲酰亞胺類、苯并惡唑類和香豆素類等,目前國內外不少文獻報道了食品包裝紙存在FWAs濫用的問題。
食品包裝材料中熒光增白劑的檢測
食品直接接觸的包裝材料品種繁多,主要包括塑料、紙質和復合膜袋包裝。由于紙質包裝材料生產成本較高但易回收,現下利用廢紙、回收紙的現象較多,而不法企業為了掩蓋紙張缺陷,提高白度,改善產品外觀,就會在使用或紙漿的生產過程中添加熒光增白劑,我國強制衛生標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08)明確規定FWAs87在紙中最大使用量為0.30%,而國內的檢測標準GB/T5009.78-2003、DB51/T907-2009和NY/T1257-2006等多是單純的定性方法,無法精確檢測樣品中熒光增白劑的含量,歐盟的EN64-2006標準則是一種定性半定量的檢測方法,綜上所述,目前檢測熒光增白劑的方法大都是定性方法,在國家及行業標準層面尚無定量檢測的方法。
隨著食品產業的迅猛發展,食品接觸材料的發展也十分迅速,添加劑和加工助劑的使用量也逐年上升。從調研結果看,我國強制標準《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GB11680-1989)中已有明確的規定“食品接觸用紙包裝不得加入熒光增白劑增白,食品接觸紙杯不得使用回收原材料”,但在此種環境下,在一些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督抽檢中還能檢出食品接觸材料中的熒光性物質,這也從一方面表明,我國目前缺少對這類污染物進行監管、檢驗檢測的技術條件,因此對監管該類食品接觸材料的質量安全相當被動,但隨著熒光增白劑限量的制定,歐盟將會逐漸重視這類污染物的檢測,這將會對我國今后的食品和食品包裝材料出口貿易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本文簡單分析了目前食品紙包裝材料中熒光增白劑的使用現狀和檢測方法,以期為定量檢測方法研究提供先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