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瓦楞紙箱行業內志同道合的企業家愿意冒著風險去做技術革新,瓦楞包裝的世界也不會發展成如今的局面。我們這個行業的偉大創新是由許多如今或已不存在的,或那些規模已縮小的企業完成的。而如今這些供應商們有些所有者已經變更,有些已經組成了新的聯盟,有些已被其他企業收購,而有些則已銷聲匿跡。
不少人還了解到25年前紙箱廠采購設備時的傾向,當然這是一段距今較長的歷史,但大量的紙箱廠目前還在使用那時的設備,甚至可能超過25年。有趣的是,一般設備制造商從供應給客戶使用設備時,為其界定的平均壽命為25年。這里有一份公司名單,在過去的20年里,要么被收購,要么所有權發生變更,要么已經消失:Bendazolli、Castaldini、Curioni、Deritend、Eterna、Fossaluzza、Klett、Langston、Marquip、Massenzana、Pallmac、Peters、 Rapidex、Ringwood、Roda Serco、Simon、S&S、Terdeca、Ward、Unitedand 等。
雖說部分企業可能已組成更大的聯盟,或是變更所有者后更為成功。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不少設備制造商仍在苦苦掙扎。此外,我們所看到的是,歐美地區設備供應商的情況并不好過,而來自亞洲的設備供應商則逐漸開始占領全球市場。
為什么有些設備供應商被淘汰了,而有些還在不斷發展?有人認為這是市場優勝劣汰的必然規律,有人認為這是企業決策失誤造成,有人覺得是企業糟糕的管理將其推向了火山口。事實上,除了適用于世界各地的商業競爭法則,瓦楞包裝行業同其他包裝行業一樣發生了一些變化,如與金屬罐頭和玻璃容器行業相比,兩者之間唯一的區別在于:玻璃容器和金屬包裝的需求在萎縮,而全球范圍內對瓦楞包裝的需求在穩步增長,但為什么這么多優秀的公司在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環境中遭遇財務窘境呢?
我們了解到:在過去的30年內,瓦楞紙箱生產企業的數量在減少;對紙箱廠的兼并和收購導致業務合并和低投資周期;瓦楞紙箱廠已經學會了提升機器產能和效率,并減少對新設備的投資。雖然這些原因確實對瓦楞紙箱行業的設備供應商造成一些影響,但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原因。因為東歐市場近年來的發展為不少設備供應商帶來了更多新的商機。業內不少供應商之所以變更所有者或規模縮小,主要是因為每臺設備的銷量小,而創新研發成本極高,但其售價又較低。
如果我們將20年前整線的價格與如今的價格做個比較,我們無法忽視的事實就是,如今2.5m門幅、每分鐘300m的瓦線比那時更便宜。試想如果將瓦線提升的速度、更高的自動化水平、安全、精度和品質等因素計算到創新成本中去,那么瓦線制造商哪來更多資金投入到技術創新中去呢?
舉例來說,一家公司決定開發一套新的紙箱加工設備,比如說帶伺服驅動的圓壓圓模切及,或者糊盒機。如果這種高端設備的最終售價為200萬歐元,那么設備制造商通常會有少于10%的利潤。這臺設備的原型及開發成本差不多在最終市場銷售價的3-5倍,這就意味著設備制造商至少要投入600萬歐元用于研發。
這意味著這家公司必須以最終10%的利潤銷售出30臺設備才能收回成本,通常一臺設備進入市場得到認可至少需要2年,而3年后才能得到投資回報。很少有這樣的設備供應商擁有足夠大的市場份額和資本,以支撐他們做出類似的創新投資。這也很難被稱為系列產品,因為幾乎瓦楞紙箱行業所使用的所有設備都是為客戶定制的,通常被稱為自定義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意識到CE認證給設備制造商帶來的負擔。沒人考慮過在超過10年時間內使用8中語言為生產和維護完整檔案所帶來的成本。每種設備情況不同,一般來說每種語言的成本是5萬歐元。對大部分設備制造商來說,這通常是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全球投資模式的周期性質,許多公司在決定開發新技術后,選擇在財政困難時期終止項目,僅僅是因為預計的投資回報率不達標。
與此同時,歐美的設備制造商面臨著大量的來自于亞洲同行們的市場壓力,他們提供了類似的但價格更低的產品,從而導致歐美同行的生存壓力更大。這就像過去10年內意大利設備制造商所遇到過的競爭一樣。當時,不少意大利的制造商試圖通過創新和低價來爭奪市場,但最終結果是有些企業被合并了,有些企業則被淘汰了。
對于西方的設備供應商來說,唯一使其保持競爭力的方式在于提供更加卓越的產品品質、創新和服務,當然這需要在人力和設施方面進行投入,以及為實現合理回報的最關鍵的訂單數量。一般在查看供應商的年度報告的時候,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他們在新設備銷售方面的利潤遠低于其他行業。即使是財務最健康的大公司在新設備的銷售方面,其利潤還達不到10%。
在一個被設備價格所主導的市場中,想要提高最初的市場售價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一般利潤可能會來源于零配件、服務,或是其他的售后產品。這種理念來源于打印機,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打印機一般都很便宜,但長期的墨水費用會很高。如果你的市場是類似的情況,那么復制這樣的策略并非難事。
在過去的10年內,除了能源成本,零配件、耗材和服務的成本已經遠超其他相關成本。為了保證足夠的營業收入和利潤,這導致設備供應商別無選擇只能在零配件、耗材等方面提升價值,在有利潤壓力的情況下,零配件、售后服務,以及將來的其他先關產品或許是唯一的贏利點。
對絕大多數的瓦楞紙箱企業來說,在每年的預算和年度報告中,不斷上漲的維護成本和耗材成本始終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在瓦楞紙箱行業,紙箱價格的上漲通常由以下幾個因素觸動:1,紙張價格;2,能源成本;3,運輸成本;4,勞動力成本。
這些通常都是紙箱廠和客戶在溝通售價調整時談到的主要問題。當紙箱廠習慣于降低機器售價,并替換供應商以獲取更低的耗材成本的時候,對于設備制造商的制造成本顯然不會關注太多。想要2-4年內收回成本,對于設備制造商來說更是難事。
不幸的是,這種情形加劇了設備價格的壓力。許多紙箱廠在繼續尋找來自于中國或其他地方價格的更低供應商,而不是和傳統重要的設備供應商討論如何雙贏,這使得傳統的西方設備制造商所面臨的局面更加惡化。
如果有人問,中國和臺灣地區的設備供應商是否在瓦楞設備及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發明或創新時,你會發現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幾乎每個人都承認,大部分重要的創新技術基本上都來源于歐美地區,唯一例外的或許就是少數的日本和臺灣地區的設備制造商。
因此,我們必須承認,如果希望歐美和日本的設備供應商繼續在機器創新方面投資,那么我們也必須與他們協商好,什么是負擔得起的,什么是真正需要的。如果你同意這些,你也必須支持這些制造商。直到有一天,亞洲新的設備制造商開始自己進行重大的發明創新,并有了完整的CE認證。
更為重要的是,任何一個行業都應該了解他的上下游。一些如FEFCO和TAPPI這樣的瓦楞紙箱協會在協調供應商方面做出了非常優秀的工作,然而未來需要做的事情還更多。不少紙箱廠在采購設備的時候對于設備并不了解,他們更關注的是機器的售價和回報,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必須考慮更長遠的發展計劃,而不單單是眼前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