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級成為收入增長的主力軍
據最新調查顯示,2011年全球3D打印行業的收入為17.14億美元,2015年全球3D打印行業的收入上漲到51.65億美元,預計到2018年全球3D打印行業總收入將超過110億美元。從2011年的17.14億美元到2015年的51.65億美元,3D打印行業的收入保持了30%的復合增速。值得注意的是,工業級設備是全球3D打印行業收入增長的主力軍。
仔細研究2016年3D打印行業發展狀況之后,我們會發現消費級3D打印設備的出貨量遠遠高于工業級設備,而工業級設備的銷售收入則遠遠高于消費級。也就是說,雖然消費級設備支撐了出貨量,但是工業級支撐了整個銷售收入。據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工業級3D打印機占據了整個市場銷售收入的78%,相對而言,消費級則顯得“疲軟”。
消費級市場的“疲軟”由來已久,15年底、16年初3D打印行業巨頭3D Systems公司宣布其旗下的消費級設備停產,現有消費級設備依然在售。自此,3D Systems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工業級市場,而在消費級市場的策略僅僅是“甩貨”。2016年,聯想在中國市場推出小新3D打印機,最后無果而終(并沒有上市)。看到以上兩個案例,我們難免有這樣的疑問:潛在用戶龐大的消費級市場為何得不到拓展?要知道,資本的嗅覺十分敏銳,消費級3D打印廠商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切入市場。
循環“桎梏—打破—成長”的過程
3D打印發展伊始就面臨來自技術、材料、行業應用等各個方面的挑戰,所以3D打印的發展更像是一場又一場打破桎梏的蛻變。技術層面,3D打印需要打破速度與精度不可兼得的悖論;材料層面,3D打印需要得到更多應用于精分行業的材料,例如導電性材料、生物墨水等;行業應用層面,3D打印需要在各個行業內得到更廣、更深入的應用。而2016年的3D打印行業正式循環著“桎梏-打破-成長”的過程,實現著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誠然,材料促進3D打印行業發展的因素,也是制約3D打印行業發展的桎梏,這有種成也蕭何敗蕭何之意。不過,在2016年材料的研發取得可喜的成果。生物墨水材料的研發、3D打印骨科植入物降解材料的研發、可促進骨再生的3D打印植入物材料的研發,使3D打印技術在醫學、生物領域得到由淺入深的發展,進而促進整個生物醫學領域的發展。此外,多彩材料的發現、雙打印頭的研發使可打印物的外觀顏色不再單調,也無需后期拋光上色。然而,可用于3D打印的材料尚處在開發、研究階段,可喜的是這個階段并不需要太久。
一直以來,3D打印行業存在一個悖論:打印精度和打印速度不能兼得。也就是,高精度打印會使打印速度降低。所以,近年來工業級3D打印巨頭不斷研究流水線作業平臺,以實現3D打印零部件的集約化、快速化生產。3D Systems、Stratasys、惠普等著名公司在這方面的研究有著可喜的結果,例如惠普的Multi Jet Fusion。
在突破一個桎梏之后,3D打印面臨著下一個桎梏。在遇見桎梏、打破桎梏的過程中,3D打印不斷地實現自我蛻變,這也許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3D打印公司的上市與盈利
2014年-2015年3D打印的行業規模、3D打印的企業數量逐漸擴增,用雨后春筍來形容最合適不過。然而,一段時間的亮相之后,有些3D打印企業逐漸歸于沉寂,這是3D打印行業取精華、去糟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技術難有突破、日常資金維系困難成為公司悄無聲息的緣由。尤其是在2016年,3D打印行業經受著技術、資金的歷練。
據調查顯示,2015年國外主要3D打印上市公司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國內主要3D打印上市公司的狀況亦是如此。據悉,國外3D打印上市公司的上市地點以納斯達克為主,其中包括Faro、Materialise Nv、Exone Co、Stratasys,3D打印巨頭3D Systems將上市地點選在了紐交所。在這些國外3D打印上市公司中,Faro、SLM Solutions處于微利的狀態,其余上市公司處于虧損的狀態,Stratasys虧損的程度比較高。
相對而言,國內3D打印行業的上市公司較少,包括先臨三維、峰華卓立、聯泰科技、三的部落、嘉一高科。國內大部分3D打印公司把上市地點選在新三板,三的部落將上市地點選在了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在國內3D打印上市公司中,聯泰科技、三的部落以及峰華卓立處于盈利的狀態,其余上市公司處于虧損的狀態。
3D打印的行業應用狀況
據悉,3D打印技術在軍事、航空航天、醫療、汽車、機械設備制造、消費領域有著一定的應用。2014年的一份調查顯示,3D打印行業應有中,汽車行業應有占全部應用市場的31.7%,穩居第一。而消費品產業占全部應用市場的18.4%。換言之,工業級3D打印應用市場規模龐大,消費級3D打印顯得有些疲軟。在工業級3D打印應用市場中,筆者認為汽車制造、航空航天、醫療行業將是3D打印技術重點發力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