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g &Co.公司主要是對不銹鋼、鋁和鈦等金屬材料進行加工生產。40 多年來,公司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已將這些金屬產品應用于多個行業。現在,Jung &Co.除了采用傳統的切屑工藝進行生產之外,又擴展采用了最具創新概念的金屬激光熔融工藝——增材制造法。該制造法主要是通過一臺來自 Concept Laser 的 M2 cusing Multiaser 實現。Thomas Lehmann先生介紹說:“我們開發了一種跨工藝的、始終面向實際應用的不銹鋼解決方案。我們通過傳統的切削法、混合制造法或完全的增材制造法生產零件或組件。客戶可以從我們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務中快速得到精密的最終產品。”
飲料行業的應用
在第一次體驗增材制造法之后,Jung &Co. 就邁出了第一步——“按需備件”一詞成為可能。對此,Thomas Lehmann介紹說: “剛開始我們的客戶認為:這個想法太瘋狂了!太貴了!完全不現實!因此,我們的工作首先是要讓人信服。”因“按需備件”這一理念恰恰是因為不可否認的經濟因素才出現的
具備高可用性和靈活性對于飲料行業的灌裝設備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必須能夠灌裝各種大小的瓶或罐。灌裝設備的任務包括:對瓶或罐進行灌裝、封口,最后輸送到后處理站點。根據食品法,灌裝設備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保證清潔和衛生。因此,不銹鋼是這個行業優先選擇的材料
現代化高性能灌裝設備的檢修必須非常快速地完成。根據整條灌裝線的規模和灌裝能力,每小時因檢修而造成的生產損失可達到約 4,000歐元至約 30,000歐元。
對于飲料業的灌裝設備來說,每小時高達 40,000 – 80,000 瓶或罐的生產速度并不是什么罕見的事。這個行業以速度“為生”。一旦停機,經濟性就將大打折扣。查找故障、申購備件、發貨和安裝——最壞情況下這些可能需要好幾天,交易中還可能出現交貨延遲。根據整條灌裝線的規模和灌裝能力,每小時的生產損失可達到約 4,000 歐元至約 30,000歐元。而有時,灌裝商不得已將生產轉向其它灌裝線時,還必須根據容器對其生產線進行調整。這些對于生產經理和所有員工來說,都是極力想要避免的緊急狀況。
對此,“我們總是對客戶說:其實完全可以不必如此的。采用增材制造的不銹鋼部件可以做到按需打印生產,并且還可進行設計優化。”Thomas Lehmann先生接著說道:“但正是這個具有革命性的想法,導致了大部分客戶從一開始就表示懷疑。”事實上,Jung &Co. 已經讓長期合作的飲料行業客戶迅速轉向了增材制造。
減少組件中的部件并提高可用性
很早就和 3D打印技術先驅 Concept Laser 合作,進行不銹鋼激光熔融的 Thomas Lehmann先生非常清楚3D金屬打印的優勢:增材制造解決方案意味著在保證 CAD 設計符合工藝要求的同時,還留有很高的幾何自由度。此外,部件或整個組件都可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案出現。 如果灌裝商需要新的罐灌裝閥,完全可以根據 CAD 數據盡快制造出該部件供客戶安裝,從而大幅縮短停機時間。
采用傳統方式制造該部件時,包括采購必要的精密鑄造件在內需要約 8-10 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