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寇沿平漢、津浦、京張鐵路大舉向華北進軍,9月24日河北省會保定失守。中國軍隊在正定滹沱河布防,以呂正操(中共黨員)為團長的原東北軍53軍388旅691團,同日寇激戰后撤至藁城縣梅花鎮。全體將士懷著對日寇的家仇國恨,堅決拒絕了國民黨軍的南撤命令,反而回師北上。10月14日在晉縣小樵鎮組成抗日救國的“人民自衛軍”,斷絕與國民黨軍的一切聯系。之后,繼續回師高陽、安國一帶與孟慶山領導的抗日武裝會合,仍高舉抗日救國的大旗稱“人民自衛軍”。
日寇雖然攻占了鐵路沿線,但因兵力不足,無暇顧及廣袤的冀中平原,國民政府潰散,抗日政權尚未建立,冀中成為真空地帶。散兵游勇土匪橫行,一時烏云遮天,民不聊生。“人民自衛軍”一方面依靠各級黨的組織迅速建立抗日政權和青年抗日先鋒隊、婦女救國會、兒童團各種抗日組織,一方面收編土匪武裝,鎮壓漢奸惡霸。這時急需印刷徽章、軍用地圖、布告和抗日救國宣傳品,遂決定自辦印刷所,由“人民自衛軍”軍需官關學文負責辦理。
約在11月的一天,關學文找到安國開明人士馮國俊,說明為抗日救亡急需辦印刷所,得到他的全力支持,關又派他的副官趙振武、薛福春在安國南關找到第一印刷廠掌柜姬世臣,技術人員程茂山座談辦印刷廠事宜,他們也表示愿意支持。次日由馮國俊出面召集安國南關第一印刷廠掌柜姬世臣,技術員程茂山,玉麟閣掌柜趙玉林,天主堂印制局李德文以及各印刷廠掌柜和技術人員、采購人員數十人開會,由軍需官關學文開講,“在這國家危亡之秋,我們堅決抗日,救亡圖存,人人有責,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凡參加印刷所者原是掌柜的月工資30元,技術和采購人員20元,學徒工10元,歡迎報名參加。之后,就集中玉麟閣的一臺石印機,原縣政府的一臺腳踏機以及各小戶的石印機,手打號碼機等,在南關藥王廟附近的一個大院子里開始印刷袖標、徽章、軍用地圖和布告、抗日救國的宣傳品等。
國民黨政府潰退,法幣無人要了,又恢復銀元的使用,小額流通銅元也很盛行,流通中貨幣奇缺,為滿足市場流通需要和軍費急需,隨即確定印制了部分“流通券,”投入市場流通,替代貨幣。后因各種流通券混雜造成了市場混亂。1938年后期,隨著抗日政權的建立,邊幣很快統一了晉察冀邊區的流通領域,結束了混亂局面。
(二)奉命去晉察冀邊區印票子
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與1938年1月成立后,立即籌建邊區銀行,急調“人民自衛軍”印刷所赴阜平、五臺山一帶。印刷所經過一兩天的準備,調用20輛大車,裝滿機器和印刷材料,由一個連的部隊護送,陰歷臘月廿日(1938年1月21日)早晨浩浩蕩蕩出發。天黑到了定縣李親顧 村,休息了一天,當夜越過京漢鐵路,天明到了曲陽縣的燕趙鎮,1938年1月底到了阜平縣的法華村。此行由關學文、馮國俊親自帶隊,第一批到來的有程茂山、安國淸、李德義等18人。第二批由安國來法華村的有劉雙路、劉振秀等十幾人。到法華村后,立即安置在已準備好的小學校和幾處民房內。卸下設備和材料,分配住房和車間,邊區首長親臨現場歡迎并講了當前形勢,部署印刷邊幣的急切任務要求。由于任務緊急,由趙德林、李德義立即設計一元兩元和一些角券樣張,經批準后在華法小學開印,最先在南屋印出了“晉察冀邊區銀行壹元券”,全廠干部職工拍手歡呼!高興極了,并向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