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報道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過去的2016年度,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2個百分點。相反,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只貢獻了0.3個百分點,且負有高額外債,而歐洲的貢獻更是只有0.2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這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所有發達國家之和。
光明網發表財經評論人周俊生文章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得出的結論是站立在翔實而可靠的經濟數據之上的,它也以事實證明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國際金融風暴的產生到目前已經有6年,這場風暴剛剛發生時,各國都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抗擊危機的戰役,其中一個突出的亮點是各國之間擱置分歧、通力合作。中國雖然還不是發達國家,但在經歷了多年的改革開放后已經成為國際市場大家庭的一員,因此也積極地展開國際合作,推出力度較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保證了中國經濟沒有大幅下滑,為全球盡快走出金融危機泥淖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而就目前來說,雖然這場危機對全球經濟所帶來的動蕩已經有所緩和,但已經導致全球經濟版圖出現了變化。由于發達國家本身已經過了經濟高增長的階段,目前階段的增長率已經很低,這直接導致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低。
以美國來說,雖然它仍然是世界上的頭號強國,但在這場危機的“巔峰時刻”,美國為自救推出了“QE”等量化寬松政策,實際上是利用其美元的強勢地位將危機轉嫁到各國,因此引起各國的批評是必然的。時至今日,美國的經濟增長率維持在3%左右,相比危機發作時期當然有所好轉,但對全球的影響力卻已經下降。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盡管最近幾年隨著經濟轉型的展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其經濟增長潛力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優勢,即使是以今年6.7%的GDP增長速度來看,仍然是美國的兩倍多。自然,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對全球經濟穩定增長的作用也愈益清晰地顯示了出來。
文章稱,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其增長速度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更重要的是,中國以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自覺,積極地協調全球經濟事務,受到了各國的尊重與好評。
危機發生以后,中國領導人頻繁地穿梭在亞美歐三大洲,借助達沃斯論壇、G20峰會、金磚國家峰會、APEC峰會等各種國際會議的場合,與發達國家商討拯救危機的事項。同時積極倡議、推動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中國還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推動創立了金磚銀行、亞洲投資銀行等跨國金融機構,幫助發展中國家一起度過難關。最近幾年,又提出了“一帶一路”的設想并承諾了許多國際義務,受到沿線國家的普遍歡迎。隨著這項宏偉工程的展開,全球經濟版圖將出現很大變化,更有利于全球化市場的形成,發展中國家可以收獲較為豐富的經濟紅包。
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占據了重要地位,甚至超過了所有發達國家之和,這是中國經濟經歷了二十多年的高增長后必然要收獲的果實。但與此同時,中國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而要繼續保持對全球經濟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首先必須保證中國經濟增長必須保持在中高速水平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基本已穩住,國內所認可的“L”型走勢已經進入拐點,只要不出現連續性的大的“黑天鵝”事件,中國經濟就不會直線滑落,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繼續能夠保持在領先位置,全球經濟走勢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文章指出,但中國經濟做出這種貢獻不可能是中國一家的“單兵作戰”,而是需要各國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與中國的良性互動。但令人遺憾的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國際上保守主義思潮泛濫,今年以來接連出現的英國公投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等事件都表明,危機期間形成的國際合作機制正在撕裂,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正在形成,全球化秩序正在遭到動搖。如果特朗普上任以后將其大選和候任期間揚言的一些政策一一兌現,對國際合作的破壞將是致命性的。不僅中國的中高速經濟增長會遭遇很大困難,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增長有可能會進入暗黑時期。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這個微妙時刻發布的這份報告,可以視為是對美國等發達國家首腦的一種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