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箱廠選購設備時的方法與模式
理由/目標/關鍵考量因素:決定購買一臺固定設備時的最初思路
(一)理由:銷量一直不見起色,甚至有所下滑
❶.市場上未見新的業務領域,開拓新業務的唯一途徑是另辟蹊徑。過去6至12個月的報價表明,公司印刷模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僅為11%,普通模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為28%。根據銷售反饋發現:印刷模切產品定價高于市場平均價格12%至20%。
❷.目前,公司的印刷開槽模切機和釘箱粘箱獨立運行,而非聯動線。
❸.描繪一個成本機制的假設畫面時(即,我們將滿負荷運行的圓壓圓模切機與所有相關成本掛鉤),我們發現,假如使用一臺印刷模切機聯動線,生產的產品的售價可以大幅降低,相關產品的銷量會有所提升。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將“假設價格”應用于50多款產品上,如此則銷量飆漲33%。深入調研之后,我們又發現,采用印刷模切聯動線的大部分是綜合性大公司,擁有穩定的客戶群,因此,我們打算關注他們所使用的印刷模切聯動線。
☞以上便是我們考慮購買新設備的初衷和戰略思路。
(二)目標:明確了首要目標以及各階段性目標
我們花了3個多月與主要人員溝通與交流,包括公司的銷售經理、生產經理、監管部門、印刷機長、設計部門,還有主要客戶和軟件供應商、設備制造商,確定了以下目標:
1.首要目標:
一年之內,銷售額提高8%。一半的增長額要獨立完成(不是與設備制造商合作產生的)。保持目前的整體利潤水平。
2.二級目標:
提高整體產能。備選設備必須既能夠穩固客戶群,又能讓我們的產品與眾不同,吸引更多新客戶。
3.三級目標:
增加資產,投資回報期控制在36個月內。
(三)關鍵考量因素:
在采購新的固定設備之前,總是有許多因素需要事先加以權衡。以下是更多其它的“關鍵考量因素”:
1.設備的使用價值:設備“壽終正寢”之前,就要更換成新設備。設備完全報廢之前即更換新設備有助于確保更多使用價值。
2.市場變更:市場中的新客戶往往會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使用老設備或許無法滿足客戶的要求,迫使你更換成新設備。
3.市場需求:沒有哪款設備是專門用于某類包裝產品的生產。舉例來說,開窗機可以將一張薄膜粘貼在包裝上,如此便可展示內裝產品。假如市場上應用這類工藝的企業較少,你可以進行市場調查,看看有多少客戶能夠從這類包裝中獲益,再決定是否需要采購這類設備。
4.激勵因素:諸如采購這臺設備能否獲得稅費補貼,以及國家和當地機構提供的資金補貼,以及能否幫助你的工廠提高競爭力。
5.銷售業績因素:是否由于缺少某些設備,導致無法接受某些訂單而影響了銷售額?
6.技術優勢:公司是希望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因此愿意采購新設備,應用新技術,還是坐等成本下降?爭當第一固然能夠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但因此付出的成本代價或許也不低。
7.利己主義:坦率地說,大家都喜歡美好的事物,而在決定采購固定設備時,利己主義起關鍵作用。利己不是貶義詞,正確認識它即可。
確定所要采購設備的特點/優勢
根據我們理出的理由、目標和關鍵考量因素,我們確定,選購設備時,要注意設備的以下特點和優勢:
1.和目前使用的模切機相比,新設備應該具有更大的作業幅寬和產能。
2.和目前使用的柔印機相比,新的柔印圓壓圓模切機的作業幅寬應該更大。
3.我們希望在圓壓圓模切機上加工某些產品,然后再使用與柔印機相配套的折疊粘箱機。
4.柔印機和圓壓圓模切機必須兼容。
5.確定好設備尺寸及其與現有設備的兼容性之后,我們還要考量零件、印刷滾筒和網紋輥等等配件的配套性問題。
6.是前緣進紙還是真空吸附送紙?我們希望采用真空吸附送紙,因為它能提高印刷品質。
7.采用幾色印刷?要按照目前和未來幾年的市場狀況和利潤收益情況來判斷新設備的投資回報率。
8.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要預留出印刷機組的安裝位置,以便為今后增加機組做好準備(現在做準備,花費較少,如果等到打算增加機組時再調整空間,會比較麻煩)。
9.預進紙機效果不錯,要根據目前的生產運行速度,判斷是否需要購買。
10.堆碼機等輔助設備相當重要。要確保堆碼速度能與圓壓圓模切機的速度相匹配。如果圓壓圓模切機的加工速度為6000張紙板/小時,而堆碼機的速度跟不上,就會產生生產瓶頸。
11.清廢機的產能能否與其他設備相匹配?
12.電力電壓供應是否充足?
13.水源和氣壓問題。
14.審查在安裝、服務與設備保養方面做得最出色的企業。
還要全面核查所要采購設備的運行成本,包括:能源消耗(水、電、汽、壓縮空氣等),操作工數量和素質要求,零配件和易損件的價格及更換頻次,設備人均產量,每臺設備每小時的利潤收益、人均和設備的銷售收益,售后服務的費用,設備的使用年限與折舊率,等等。在采購設備時一定要比較運行成本的高低,與采購成本綜合權衡才是真正為企業的發展和生存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