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硬道理,一方面要綠色發展,一方面又要經濟發展,如何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綠色競爭力”無疑是破題的最佳答案。
部分行業推行排污許可改革
綠色發展首先要從提升生態質量上下功夫。報告提出,2017年要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開展工業廢氣、揮發性有機物、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專項整治和燃煤鍋爐改造,推進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設施建設和運行,PM2.5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同時,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加強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健全環保監管體系,全面推行“河長制”,探索建立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與信貸聯動機制。在火電、造紙等行業推動排污許可改革。另一方面,加大生態建設和農村環境保護力度。推進生態修復,深入開展生態市和生態縣創建。
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
提高綠色競爭力,除了構建綠色生態網絡,更要壯大綠色經濟規模,比如旅游業。報告提出,強力推動旅游業大發展。實施旅游強省“五個一批”建設工程,構建具有國際水準的精品景區和精品路線路,推進黃山、池州、宣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此外,加強旅游業和農業的融合,計劃新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3個,示范點20個。
“綠色競爭力”還體現在“舌尖”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推進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深入實施“放心糧油”工程,加大“三品一標”農產品補助,增加“綠色皖農”品牌,提升畜牧業發展質量,積極發展草食畜牧業,加快建設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打造生態建設的“安徽樣板”
要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綠色江淮,必須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構建綠色生態網絡,壯大綠色經濟規模,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具體要落實到三方面。一是打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空間樣板。以“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為引領,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統籌生態廊道構建、綠色產業發展、綠色村鎮建設,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二是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樣板。構建綠色工業、綠色建筑和生態農業體系。發展安全穩定清潔的現代能源體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讓生態優勢真正成為安徽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還要打造源頭嚴控、全程嚴管的制度樣板。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探索源頭保護制度,建立環境治理和保護市場化機制,以及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