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紙是以廢紙做原料,將其打碎、去色制漿后再通過高科技手段,經過多種復雜工序加工生產出來的紙張。其原料的80%來源于回收的廢紙,因而被譽為低能耗、輕污染的環保型用紙。城市廢紙多種多樣,廠家回收后,將它們分為60多類,以不同類別的廢紙為原料再制成不同的再生復印紙、再生包裝紙等。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掛面板紙、衛生紙等低級紙張;另一類是書報雜志、復印紙、打印紙、明信片和練習本等用紙。目前,許多國家已經生產和使用這兩類紙張。其中,生產再生復印紙的原料就是辦公用紙、膠版書刊及裝訂用紙等幾類原本紙質就相對較好的城市廢紙,其生產過程要經過篩選、除塵、過濾、凈化等10多道工序,工藝復雜,科技含量很高。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再生紙制品將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歡迎。因此,對于造紙廠家來說,再生紙市場看好。
再生紙的誤區
從保護眼球的角度看,并非紙張色澤越白越好。
經科檢測,紙越白在日光燈下反射的光越強,對人的視力健越有害。按當前國際通用標準,紙張白度不應高于84度,再生紙的白度為84到86度。而原木漿紙的白度可達到95度至105度。目前在國際上最流行83度的本色再生紙,因為本色再生紙能保護兩球--地球和眼球。
再生紙與普通紙的比較
物理成分比較
1995年,他們把循環再生紙標準為25%的循環再生纖維,這個指標于1999年被提升到30%。美國有一研究單位發現,紙張內的循環纖維增加時,紙張強度會不斷下降,但當循環纖維成分超出40時,紙張強度則會上升。一般人的概念都認為循環過程會造成纖維結構損壞,水性半纖維素和原本的強度劑的流失,會使整體紙張強度減弱。后來有人研究后反駁這種說法,發現即使紙張經過六次循環過程,其纖維長度的改變都只是很微的,這說明還有其他因素導致這個現象。
Stone和Scallan的研究報告明確地指出,在干燥過程中,紙漿表面面積會收縮,減低部分結合能力,這種情況常出現在化學性紙漿上。相反地,在循環過程中,機械性紙漿內的木質素會被膠質化,使結合能力和彈性增強,整體的紙張強度增加。
如今很多循環再生紙的生產商,都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地改良,務求把循環再生紙原木纖維的特性盡量拉近。例如,在化學漿內加入添加劑或用化學處理步驟增加紙張強度。但由于紙張內油墨和污體沒有完全被除去,所以光亮度會隨著再生纖維的增多而減少。有鑒于此,生產商會加入一些填充顏料,或用不同的漂白步驟,令光亮度提升。循環再生纖維的特性絕非都不好,它可增加紙張的不透光度,減少映現,改良印品品質。
從紙張的物理性能來看,表面強度、耐水性和平滑度等都是重要因素。另外,光學特性方面,不透光度、光亮度和本身紙張顏色都是要注意的項目。注意到紙張內的循環再生纖維會改變紙張的光亮度,繼而減少可表現的色域,但卻不會影印紋的清晰度。
循環再生紙的使用已經愈來愈普遍,而各生產商亦不斷地在色域、印紋清淅度、品質等方面進行研究,務求得出較好的紙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