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剛才您也提到了,三駕馬車以及政策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使得經濟可能會出現增速下行,但是不會出現斷崖式的下跌。但是如果說起新的引擎呢?您覺得會出現在哪些方面?我們看到政府工作報告里所提到的新興產業就包括“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
諸建芳:新引擎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大概是有三個大的領域。第一個就是服務領域,包括醫療,養老產業,金融服務,信息服務,文化產業,教育產業等等。第二個領域是裝備制造。第三個就是環保類的,圍繞環保的一些產業,包括能源結構的重大調整帶來的新興能源,以及利用新能源的一些產業。還有一個是環境治理,直接的環境比如說大汽治理,水處理,還有廢物處理這些領域實際上也會產生出一些新興的機會。這幾項也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
特別是環保,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要“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特別指出“我國節能環保市場潛力巨大,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
環保議題必然是這次兩會的熱點。前幾天,柴靜的一部公益紀錄片《蒼穹之下》引爆網絡,半天時間點擊超過3500萬次,超過所有熱門劇集。我們認為這是偶然中的必然。預計接下來,會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推進:
第一是地方政府的經濟增速指標考核將有所弱化,相應更多考慮增長質量、環境保護和民眾滿意度。短期來看,環保跟經濟就是天平的兩邊:重經濟,環保將自然缺失,各類污染事件相應頻發;重環保,產業結構決定了經濟和就業必然受到一定沖擊。隨著環保的民眾訴求愈發強烈,天平將更加傾向環保一邊。從紀錄片最后的致謝和轉發評論情況看,我們認為,柴靜看似尖銳的評論實際上得到了官方的肯定與認可,所提部分建議也與改革的方向不謀而合。
二是更嚴厲的環保標準將出臺。正如紀錄片中所提,相比國際標準,我國部分領域環保標準缺失,部分領域標準太松,缺乏約束力。從3月份的兩會到即將編制的“十三五規劃”,關于碳排放、油品質量、工業排放等各項環保標準將陸續出臺,預計將較之前標準大幅提升,以新國標加強對企業的約束力。
三是強調環保執法,落實執行。亂世用重典,不能強求每個人都是自覺環保的主體。紀錄片中提到,以美國柴油汽車凈化裝置為例,40%是自覺安裝,40%則是靠嚴厲的懲罰措施督促安裝。因此,強化環保標準的執行將是未來政策實施的重點。如賦予環保部門項目審配一票否決的權力;直接提升公安部門環保執法案件的KPI考核;督促環保與其他部門的聯合執法等
四是政策直接引導環保投資。2014年環境與生態保護相關投資1800億元,同比增長26%,雖然增速上超過整體固定資產投資10個百分點,但規模占比不到0.4%,投資發展空間巨大。國際比較,環保治理一般都由政府投資主導。預計中央預算內投資將重點投向大氣、水、工業固廢等領域的環境保護與治理,相關領域投資未來將持續保持25%以上的增長。
五是財政“三管齊下”。2015年1.6萬億的潛在PPP投資將主要集中在基建與環保領域,財政配套力度加大;其次,環境稅加快出臺,以稅收手段調節產業結構;再次,加大對企業環保投資的減稅與抵扣,鼓勵企業轉型升級。
記者:在這個新舊引擎交替的這個過程中,它可能會經歷一個什么樣的鎮痛期,或者經歷多久的時間,才能夠完成轉型呢?
諸建芳:從現在開始算,我想這個過程大體上要經過兩到三年,。房地產的進一步調整一到兩年的時間大體會調整到位,對GDP向下的帶動影響可能會逐步消除。另外比較重要的是改革因素,去年是改革的起步年,今年是攻堅年份,按照以往的經驗,兩到三年的時間,改革帶來的紅利會逐步體現,包括國企改革,放開壟斷,加強競爭。通過政策調整以后,剛才提到的一些行業逐步開始成長起來。所以我們覺得差不多到2017年,從動力角度來看,經濟很可能會看到一種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