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業一直背負著“黑水換白紙”的惡名。數據顯示,造紙行業只占全國GDP的1%,產生的污染卻占15%。一面是我國森林資源缺乏,造紙木漿長期依賴進口;一面是大量農作物秸稈被焚燒,產生二氧化碳污染環境。寧夏紫荊花著力破解這一“兩難命題”,以小麥、玉米、稻草、蘆葦、葡萄藤條等農作物秸稈為原料,并將制漿產生的黑液變成有機肥還田,實現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良性循環,為寧夏川區1202萬畝農作物秸稈找到了“用武之地”。
紫荊花“以草代木”的造紙新模式,成就了一道“一舉多得”的算術題:按照年生產30萬噸本色紙計算,每年可處理廢棄秸稈75萬噸,減少因秸稈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116萬噸,減少因秸稈堆放產生的面源污染80萬噸。目前,紫荊花紙業以每噸500元—600元的價格回收秸稈,不僅解決了造紙原料短缺,也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路。
紫荊花生產的麥田本色品牌紙健康環保,噸耗水僅為22立方米,生產成本僅為木漿紙的75%,利潤卻比木漿紙高出30%,并從源頭上杜絕了二噁英等有害成分的產生。公司董事長納巨波說,“不砍樹的紙”不但給秸稈找到了“新工作”,而且有效扭轉了森林資源缺乏、造紙行業長期依賴進口原料的被動局面,實現了環境、經濟、社會效益多贏,對我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意義重大。作為中國生活用紙十強企業,紫荊花提出打造寧夏秸稈造紙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到2020年,形成年處理75萬噸秸稈,生產本色紙及紙制品35萬噸、有機肥55萬噸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