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一個經濟議題,更是一個環保議題。與網購爆炸式發展速度以及媒體對此的關切程度相比,公共管理顯得慢了半拍隨著網購的興起和快速擴張,我國快遞業務量激增。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206.7億件。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20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400多萬噸。如何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減少制造紙箱對木材的消耗?這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在“不差錢”的時代,物質過剩是一個難題。誰都知道大多數快遞包裝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可是誰也不在乎這點錢。消費者不在乎,快遞企業、包裝材料生產企業更不在乎,于是,只用過一次的包裝材料就被當成垃圾直接扔掉。更重要的是,這不僅是一個經濟議題,更是一個環保議題,而后者更是隨著網購勃興而不斷被放大的一個難題。也許你隨手扔掉的快遞包裝材料不值1毛錢,可處理這些材料可能遠遠超過1毛錢,且還不計對環境損害所產生的隱性成本——許多包裝材料不可降解快遞包裝垃圾成為雞肋,各方對循環利用的積極性不高,原因何在?企業層面,多半出于成本考量,純粹從經濟角度,快遞包裝材料循收利用并不劃算,快遞企業本來就人手緊缺,增加回收業務勢必“得不償失”;消費者層面,回收包裝材料麻煩,使用回收材料好處不多,缺乏參與熱情;公共管理層面,還沒有將其重視起來,沒有從立法、監督到市場等方面建立起循環利用的鏈條。與網購爆炸式發展速度以及媒體對此的關切程度相比,公共管理顯得慢了半拍。怎么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