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雖然貴為世界第二的包裝印刷大國,但幾大短板嚴重制約了包裝印刷行業的發展,亟需在新的經濟常態下尋找新的出路。
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后三十年,中國包裝工業一路超英趕美,從改革開放初年產值500億到如今的14000億,其成就堪稱舉世矚目。
可是,中國雖然貴為世界第二的包裝大國,但幾大短板的存在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也讓中國的包裝印刷工業停留在第三世界水平。
包裝行業鮮有創新成果
中國包裝工業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年產值12000億的世界第二大包裝大國。近年來,國外同行不斷研發出一些新型包裝,比如戴爾的竹塑包裝、AirCarbon的負排碳包裝,澳大利亞Plantic公司的可生物降低的塑料包裝,德國BASF推出的降解聚酯樹脂薄膜。然而,中國無論是包裝企業、研究機構,還是高校,都鮮有拿得出手的成績。
人均生產效率低下,人工高漲令行業舉步難艱
目前,大多數企業高速化、自動化設備并不多,有些彩盒包裝企業甚至停留在人海戰術階段。而國外一些先進的包裝企業在人均生產效率方面遠超我國。
德國KLINGELE集團下屬的紙箱廠,一條2.8m門幅的BHS瓦線,僅由5名員工操作生產,印刷機每臺1-2人操作。ALLARD紙箱廠整廠全部用馬田物流運輸系統布局,智能化控制,配有一條BHS2.8m寬幅瓦線,設計速度300m/min,實際使用速度179m/min,4人操作,每天2班制,可月生產1500萬m2紙板。
2008年以來,中國包裝印刷企業普通員工的工資由1000多元漲到3000-4000元。不僅如此,隨著社保繳費基數的不斷提高,企業為員工支付的“五險一金”也大大加劇了企業的負擔。近幾年來,中國的包裝印刷企業在產品價格下挫、人工成本高漲的情況下,紛紛破產倒閉,行業進入大洗牌階段。
企業在技術上落后
包裝企業的核心技術主要集中在設備方面,但恰恰在包裝設備的研發技術方面,中國一直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1995年,當世界進入彩色印刷時代時,中國的包裝印刷機械可謂一片空白,國產的包裝印刷設備整體落后國外三十年。目前尖端數字印刷技術主要為惠普、愛普生、理光等美日企業掌握,中國的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改開前,這句話可謂中國包裝設備領域的真實寫照。
行業國際品牌太少
在包裝業界,各國都有一些知名的包裝品牌,如日本的凸版印刷和聯合包裝,美國的當納利和國際紙業,芬蘭的斯道恩拉索和歐芬匯川,瑞典的利樂和SCA等等。
這些企業憑借雄厚的資本,宏大的規模,獨步包裝行業的創新能力,在國際包裝市場呼風喚雨。中國的包裝行業雖然整體規模很大,但是絕大多數均是單打獨斗的中小型企業,中國包裝行業的龍頭企業占據的份額也非常低,在整個行業的號召力較弱,在國際上基本沒有影響力。
未來幾年,在中國經濟形勢波潏云詭,前途變幻莫測的情況下,若中國的龍頭包裝企業能夠走出國門,在以美元為主要結算貨幣的國際市場賺取外匯,將有利于中國包裝民族品牌的生存和發展。
能干且具備職業操守的經理人難找
中國的包裝印刷行業起步于一片空白之上,在中國包裝印刷行業騰飛之時,幾乎沒有像樣的經營管理人才。由于這個行業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普遍偏低。經過30年的發展,一些從外資包裝企業出來的人才占據了各大包裝企業的顯要職位,但仍然掩蓋不了行業人才短缺的事實。
近幾年來,中國的包裝企業一直埋頭賺錢,所賺取的利潤亦悉數用于購買先進設備和擴建廠房,卻極少有企業舍得花錢用于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隨著中國經濟增速迅速下滑,中國包裝企業的短板得到無限放大。
更為不幸的是,當中國的包裝印刷企業還未能補齊這些短板,以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為核心的工業4.0時代已經不期而至。對眾多包裝印刷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挑戰。
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后三十年,中國包裝工業一路超英趕美,從改革開放初年產值500億到如今的14000億,其成就堪稱舉世矚目。
可是,中國雖然貴為世界第二的包裝大國,但幾大短板的存在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也讓中國的包裝印刷工業停留在第三世界水平。
包裝行業鮮有創新成果
中國包裝工業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年產值12000億的世界第二大包裝大國。近年來,國外同行不斷研發出一些新型包裝,比如戴爾的竹塑包裝、AirCarbon的負排碳包裝,澳大利亞Plantic公司的可生物降低的塑料包裝,德國BASF推出的降解聚酯樹脂薄膜。然而,中國無論是包裝企業、研究機構,還是高校,都鮮有拿得出手的成績。
人均生產效率低下,人工高漲令行業舉步難艱
目前,大多數企業高速化、自動化設備并不多,有些彩盒包裝企業甚至停留在人海戰術階段。而國外一些先進的包裝企業在人均生產效率方面遠超我國。
德國KLINGELE集團下屬的紙箱廠,一條2.8m門幅的BHS瓦線,僅由5名員工操作生產,印刷機每臺1-2人操作。ALLARD紙箱廠整廠全部用馬田物流運輸系統布局,智能化控制,配有一條BHS2.8m寬幅瓦線,設計速度300m/min,實際使用速度179m/min,4人操作,每天2班制,可月生產1500萬m2紙板。
2008年以來,中國包裝印刷企業普通員工的工資由1000多元漲到3000-4000元。不僅如此,隨著社保繳費基數的不斷提高,企業為員工支付的“五險一金”也大大加劇了企業的負擔。近幾年來,中國的包裝印刷企業在產品價格下挫、人工成本高漲的情況下,紛紛破產倒閉,行業進入大洗牌階段。
企業在技術上落后
包裝企業的核心技術主要集中在設備方面,但恰恰在包裝設備的研發技術方面,中國一直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1995年,當世界進入彩色印刷時代時,中國的包裝印刷機械可謂一片空白,國產的包裝印刷設備整體落后國外三十年。目前尖端數字印刷技術主要為惠普、愛普生、理光等美日企業掌握,中國的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改開前,這句話可謂中國包裝設備領域的真實寫照。
行業國際品牌太少
在包裝業界,各國都有一些知名的包裝品牌,如日本的凸版印刷和聯合包裝,美國的當納利和國際紙業,芬蘭的斯道恩拉索和歐芬匯川,瑞典的利樂和SCA等等。
這些企業憑借雄厚的資本,宏大的規模,獨步包裝行業的創新能力,在國際包裝市場呼風喚雨。中國的包裝行業雖然整體規模很大,但是絕大多數均是單打獨斗的中小型企業,中國包裝行業的龍頭企業占據的份額也非常低,在整個行業的號召力較弱,在國際上基本沒有影響力。
未來幾年,在中國經濟形勢波潏云詭,前途變幻莫測的情況下,若中國的龍頭包裝企業能夠走出國門,在以美元為主要結算貨幣的國際市場賺取外匯,將有利于中國包裝民族品牌的生存和發展。
能干且具備職業操守的經理人難找
中國的包裝印刷行業起步于一片空白之上,在中國包裝印刷行業騰飛之時,幾乎沒有像樣的經營管理人才。由于這個行業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普遍偏低。經過30年的發展,一些從外資包裝企業出來的人才占據了各大包裝企業的顯要職位,但仍然掩蓋不了行業人才短缺的事實。
近幾年來,中國的包裝企業一直埋頭賺錢,所賺取的利潤亦悉數用于購買先進設備和擴建廠房,卻極少有企業舍得花錢用于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隨著中國經濟增速迅速下滑,中國包裝企業的短板得到無限放大。
更為不幸的是,當中國的包裝印刷企業還未能補齊這些短板,以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為核心的工業4.0時代已經不期而至。對眾多包裝印刷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