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標簽產品所用的印刷工藝很雜,平、凸、凹、柔、網五大印刷工藝齊上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凸印利用低價位的優勢,通過“跑量”,領跑標簽產業。但凸印的成本低,同時也有著三個不可忽視的缺點。
我國標簽產品所用的印刷工藝很雜,平、凸、凹、柔、網五大印刷工藝齊上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凸版印刷相對于膠印,因為有更高的轉移墨層的厚度,所以在實地印刷,特別是膜類標簽的實地印刷方面優勢明顯。
對于PS版印刷的盛行,行業普遍認為是PS版印刷滿足了國人的"膠印情結",僅網點印刷,膠印就能輕易達到1%-99%的網點復制,所以在印刷連續調的活件時,相對凸版,膠印所表現的網點范圍更大,印刷品色彩柔和度及漸變效果更好,所以在對印刷質量要求較高的食品、酒類等領域,膠印更受歡迎。
出現這種質量差別的最大原因在于制版工藝的不同。現在膠印領域基本實現了CTP制版,只有在標簽行業,凸版印刷還在大量使用傳統的菲林制版,由于菲林需求量的不足導致菲林品質下降,并最終影響到印刷產品的質量。
另外,凸印利用低價位的優勢,通過“跑量”,領跑標簽產業。但凸印的成本低,同時也有著三個不可忽視的缺點。
1.色差控制困難
凸印標簽的色差控制困難是人所盡知的問題,目前應對措施主要是靠機長的應變能力與臨場調節水平。機長的常規做法是觀察所印圖文的耗墨量來調節墨斗輥的下墨量。另外,由于凸印速度提升會影響墨量,所以一定要有一個臺階,即提升一段速度、調節一下墨量,很少有凸印機長敢于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速。即使這樣,也很難避免每一料卷的首尾處出現色差。
2.網點擴大難于控制
圖文印刷有硬口,網點有邊框,網點層次無法衰減到零。
同為圓形網點,柔印的網點可以印得結實飽滿,很少變形,更不走樣。但凸印圓形網點則不同,其中心是一個墨點,外圍是一個深深的圓圈,在點與圈中間,墨色比較淡。凸印實地邊緣也很有意思,一定有一條細細的邊框,如影隨行。原因是印刷壓力過大,網點或實地邊緣變形。
傳統印刷機結構中,兩輥相切,由于機械加工精度的關系,必定會存在誤差,即輥的徑向跳動數據,業內也稱TIR。柔印處理該誤差的辦法是,利用0.38mm或0.50mm厚度的雙面膠做緩沖,所以雙面膠的彈性有高中低之分。但凸印基本上只采用0.1mm厚度的雙面膠,這意味著凸印所用的雙面膠僅僅有黏合的作用,而沒有緩沖作用。凸印機構的緩沖是靠壓印輥上包裹的一層8~12mm厚的橡膠層,但很可惜,凸印機的橡膠層硬度比較高,一般其肖氏硬度為90°~92°,而印版的硬度遠不及此,即使一些號稱硬版的版材,其肖氏硬度也只在90°左右。如此配置,使得印版成了緩沖層,即凸印轉印機構必然的機械誤差,不是由壓印輥的橡膠層和雙面膠來緩沖,而由必須控制變形的印版來緩沖。因此,只要凸印機械存在精度誤差,彌補誤差必定是靠印版。
為了控制印版變形,業內目前的做法是提升印版硬度。由于凸印版周長一般比較小,即版輥直徑不是很大,將硬度大的印版粘貼在直徑較小的版輥上,為了防止印版粘貼不牢翹版,往往需要進行預定型處理,貼版前先將印版定型為圓筒狀。薄版、硬版、預定型,這些因素造成了印版在低溫干燥季節容易開裂,尤其是在冬季,成了提升印版利用率的“瓶頸”。
3.產品上無法杜絕油墨臟點
這些臟點往往表現為印刷區域露出來的幾個小白點,實地或色塊顏色上有遮蓋不全的瑕疵。
凸印還有這樣一個特點:在4~5小時內,凸印機的墨輥溫度會從開機時的25℃上升到60℃~70℃,這是墨輥剪切油墨的必然結果。墨輥溫度升高,油墨黏度下降,原先調節的墨路勻墨特性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凸印產品中固有的油墨臟點故障必然產生。
然而,面臨挑戰的不僅僅只有凸版印刷技術,其他印刷方式和技術也同樣面臨著挑戰,比如在數碼印刷中,碳粉油墨技術正受到來自噴墨技術的挑戰;柔性版印刷技術也面臨著不同的選擇,如油墨技術、干燥技術、后加工技術等等。對設備制造商來說,在當下必須通過提高工藝創新能力來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我國標簽產品所用的印刷工藝很雜,平、凸、凹、柔、網五大印刷工藝齊上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凸版印刷相對于膠印,因為有更高的轉移墨層的厚度,所以在實地印刷,特別是膜類標簽的實地印刷方面優勢明顯。
對于PS版印刷的盛行,行業普遍認為是PS版印刷滿足了國人的"膠印情結",僅網點印刷,膠印就能輕易達到1%-99%的網點復制,所以在印刷連續調的活件時,相對凸版,膠印所表現的網點范圍更大,印刷品色彩柔和度及漸變效果更好,所以在對印刷質量要求較高的食品、酒類等領域,膠印更受歡迎。
出現這種質量差別的最大原因在于制版工藝的不同。現在膠印領域基本實現了CTP制版,只有在標簽行業,凸版印刷還在大量使用傳統的菲林制版,由于菲林需求量的不足導致菲林品質下降,并最終影響到印刷產品的質量。
另外,凸印利用低價位的優勢,通過“跑量”,領跑標簽產業。但凸印的成本低,同時也有著三個不可忽視的缺點。
1.色差控制困難
凸印標簽的色差控制困難是人所盡知的問題,目前應對措施主要是靠機長的應變能力與臨場調節水平。機長的常規做法是觀察所印圖文的耗墨量來調節墨斗輥的下墨量。另外,由于凸印速度提升會影響墨量,所以一定要有一個臺階,即提升一段速度、調節一下墨量,很少有凸印機長敢于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速。即使這樣,也很難避免每一料卷的首尾處出現色差。
2.網點擴大難于控制
圖文印刷有硬口,網點有邊框,網點層次無法衰減到零。
同為圓形網點,柔印的網點可以印得結實飽滿,很少變形,更不走樣。但凸印圓形網點則不同,其中心是一個墨點,外圍是一個深深的圓圈,在點與圈中間,墨色比較淡。凸印實地邊緣也很有意思,一定有一條細細的邊框,如影隨行。原因是印刷壓力過大,網點或實地邊緣變形。
傳統印刷機結構中,兩輥相切,由于機械加工精度的關系,必定會存在誤差,即輥的徑向跳動數據,業內也稱TIR。柔印處理該誤差的辦法是,利用0.38mm或0.50mm厚度的雙面膠做緩沖,所以雙面膠的彈性有高中低之分。但凸印基本上只采用0.1mm厚度的雙面膠,這意味著凸印所用的雙面膠僅僅有黏合的作用,而沒有緩沖作用。凸印機構的緩沖是靠壓印輥上包裹的一層8~12mm厚的橡膠層,但很可惜,凸印機的橡膠層硬度比較高,一般其肖氏硬度為90°~92°,而印版的硬度遠不及此,即使一些號稱硬版的版材,其肖氏硬度也只在90°左右。如此配置,使得印版成了緩沖層,即凸印轉印機構必然的機械誤差,不是由壓印輥的橡膠層和雙面膠來緩沖,而由必須控制變形的印版來緩沖。因此,只要凸印機械存在精度誤差,彌補誤差必定是靠印版。
為了控制印版變形,業內目前的做法是提升印版硬度。由于凸印版周長一般比較小,即版輥直徑不是很大,將硬度大的印版粘貼在直徑較小的版輥上,為了防止印版粘貼不牢翹版,往往需要進行預定型處理,貼版前先將印版定型為圓筒狀。薄版、硬版、預定型,這些因素造成了印版在低溫干燥季節容易開裂,尤其是在冬季,成了提升印版利用率的“瓶頸”。
3.產品上無法杜絕油墨臟點
這些臟點往往表現為印刷區域露出來的幾個小白點,實地或色塊顏色上有遮蓋不全的瑕疵。
凸印還有這樣一個特點:在4~5小時內,凸印機的墨輥溫度會從開機時的25℃上升到60℃~70℃,這是墨輥剪切油墨的必然結果。墨輥溫度升高,油墨黏度下降,原先調節的墨路勻墨特性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凸印產品中固有的油墨臟點故障必然產生。
然而,面臨挑戰的不僅僅只有凸版印刷技術,其他印刷方式和技術也同樣面臨著挑戰,比如在數碼印刷中,碳粉油墨技術正受到來自噴墨技術的挑戰;柔性版印刷技術也面臨著不同的選擇,如油墨技術、干燥技術、后加工技術等等。對設備制造商來說,在當下必須通過提高工藝創新能力來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