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3歲大學畢業,直接留校當老師—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王東東的知名度很高。這位“90后”不僅刷新了這所學校“史上最年輕教師”的紀錄,且已擁有二級技師的職業資格—在業內,很多人若要達到這一職業水平,通常需要有數十年從業經歷。
23歲大學畢業,直接留校當老師—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王東東的知名度很高。這位“90后”不僅刷新了這所學校“史上最年輕教師”的紀錄,且已擁有二級技師的職業資格—在業內,很多人若要達到這一職業水平,通常需要有數十年從業經歷。
2010年,從安徽考到上海時,王東東和很多大學生一樣,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頗感迷茫,只想快點畢業找份工作;有趣的是,大二時的一個決定,徹底改變了這個年輕人后來的發展軌跡:追尋自己的興趣,從零開始學習平板印刷,并于2013年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在印刷媒體技術項目摘獲銅牌,這也是中國選手目前在這一賽事取得的最好成績。
只比學生大幾歲,實訓中心最年輕教師
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見到王東東的時候,他正在給學生張淑萍“開小灶”:站在一臺大型印刷機邊上,講解墨輥的安裝和印刷品質的關系。這些內容顯然已經超出了平常授課的范疇,是王東東專為張淑萍備戰今夏舉行的世界技能大賽而“定制”的。“要把印刷的原理吃透,操作機器時才會更加得心應手。”王東東說話的神情很認真,一般人很難相信,只相差一歲的兩個年輕人,居然一個是教練,一個是徒弟。
今年24歲的王東東,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實訓中心擔任教師已有1年。畢業后沒去企業,而是留在高校任教,這位小伙直稱“根本沒想到”。
2010年,王東東被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錄取,最初讀的是“包裝技術與設計”專業。作為一所服務印刷行業的特色學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要求所有的學生在讀期間必須獲得“雙證”—1張學歷證書 1張職業技能證書。彼時,讀了一年大學的王東東發現,他對操作電腦搞包裝設計并不“感冒”,反倒喜歡擺弄機器。后來考職業技能證書時,王東東填報了平板印刷工—這相當于跨了一個專業。巧合的是,此后沒多久,第三屆全國印刷職業行業技能大賽就開始接受報名。這正是后來的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國內選拔賽。
中國有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從事同一個行當,誰才是“狀元”?每兩年舉行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賽宛如一個高手過招的大擂臺。在業界,這一賽事素有“技能界奧林匹克”之稱。我國參加這一賽事的時間并不長,2011年首次派隊出征。王東東2013年參賽的那一年,是我國第二次參賽。參賽的項目從最初的6個擴展到22個,包括焊接、制冷、美發、印刷等。
比起參賽,對印刷更有興趣
一個從零開始學平板印刷的年輕人,為什么會戰勝眾多學習印刷專業的同齡人,最后成為國家隊派出參加國際大賽的唯一一名種子隊員?有人說,王東東聰明、有天賦,就是干這行的料。但曾經教過王東東的老師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這個孩子太能吃苦了!”
“從2012年3月開始報名到2013年7月到德國參加比賽,15個月里,我大概一共經歷了大大小小10輪淘汰賽。”讓王東東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通過學校和上海市的選拔,他成為備戰世界技能大賽的國家隊成員后,被送往深圳的一個集訓基地。“集訓一開始,就有一種被潑冷水的感覺:一同參加集訓的選手中,有好幾位是中職生。雖然學歷低一些,但是面對大型印刷機,他們的操作經驗豐富得多。”面對這群強大的“對手”,不想認輸的王東東在集訓期間不斷給自己加碼:“那兩個月,除了吃飯、睡覺,基本上每一刻都在學習。”
在巨大的參賽壓力下,有的隊員開始出現情緒波動、表現欠水準,而王東東卻越戰越勇。他后來回憶說,比起參賽,在集訓期間,他對印刷本身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印刷實訓操作充滿著各種條條框框,可在王東東看來,這些看似死板的規定、流程,無不透射著成為高級技師的職業規范。“比如說清洗機器,我們的習慣是,只要完成清洗任務,且沒有油墨就行了,但是德國的工程師,要求很嚴格,他會用手在我洗過的墨刮刀上來回用手搓,如果看到有顏色殘留,就說明不合格。”實際上,這些細節并不只停留于比賽層面的競技,其中多少反映了一個國家在特定行業、領域的實力。
破格留校,志在培養更多行業能手
“衡量一個國家某個行業強不強,除了掌握核心技術,還有一點就是后備人才的培養。”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校長陳斌說,所有參加過世界技能大賽的隊員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在這個競技臺上,各個項目獲獎的選手,一般都對應著行業里的強國。比如印刷這一行,王東東在國際大賽上遭遇的對手就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和瑞士等。這一賽事的金、銀牌,也就是被這些來自印刷強國的選手獲得。美發行業也是如此,韓國選手一直是“獲獎大戶”。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印刷大國,但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專業人才培養上,和發達國家比還有不少的差距。
從世界技能大賽摘牌歸來的王東東,很快面臨畢業。彼時,他收到了不少昔日集訓隊隊友發來的好消息:雖然未能參加比賽,但憑借過硬的印刷操作能力,很多人已經被行業里的龍頭企業錄取,領著超過寫字樓白領的薪水。而擺在王東東面前的選擇更多:除了一堆來自企業的Offer,母校也希望他留任。
陳斌坦率地說,把王東東留在學校屬于破格。論學歷,這位大專畢業的男孩和目前高校師資招聘需具備博士及以上學歷的要求差了一大截。但對這所極具行業特色的學校來說,王東東這樣的業務能手“可遇不可求”。為此學校還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為王東東解決了落戶問題。
在陳斌看來,辦面向未來需求的職業教育,強化實訓教育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應用技術型的院校打造“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已是大勢所趨。除了聘請行業企業的優秀技術人才到高校任教,派送高校教師到企業培訓、參與研發,高校目前還應該和行業聯手,培養一些跨界人才。
眼下,王東東正在上海理工大學深造。除了帶教學生備戰今夏的世界技能大賽,他對自己的職業還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有機會的話,未來會考慮到企業去掛職。不了解企業的實際運作和對員工的要求,學校的實訓教學就無法對接企業的需要。”
23歲大學畢業,直接留校當老師—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王東東的知名度很高。這位“90后”不僅刷新了這所學校“史上最年輕教師”的紀錄,且已擁有二級技師的職業資格—在業內,很多人若要達到這一職業水平,通常需要有數十年從業經歷。
2010年,從安徽考到上海時,王東東和很多大學生一樣,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頗感迷茫,只想快點畢業找份工作;有趣的是,大二時的一個決定,徹底改變了這個年輕人后來的發展軌跡:追尋自己的興趣,從零開始學習平板印刷,并于2013年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在印刷媒體技術項目摘獲銅牌,這也是中國選手目前在這一賽事取得的最好成績。
只比學生大幾歲,實訓中心最年輕教師
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見到王東東的時候,他正在給學生張淑萍“開小灶”:站在一臺大型印刷機邊上,講解墨輥的安裝和印刷品質的關系。這些內容顯然已經超出了平常授課的范疇,是王東東專為張淑萍備戰今夏舉行的世界技能大賽而“定制”的。“要把印刷的原理吃透,操作機器時才會更加得心應手。”王東東說話的神情很認真,一般人很難相信,只相差一歲的兩個年輕人,居然一個是教練,一個是徒弟。
今年24歲的王東東,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實訓中心擔任教師已有1年。畢業后沒去企業,而是留在高校任教,這位小伙直稱“根本沒想到”。
2010年,王東東被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錄取,最初讀的是“包裝技術與設計”專業。作為一所服務印刷行業的特色學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要求所有的學生在讀期間必須獲得“雙證”—1張學歷證書 1張職業技能證書。彼時,讀了一年大學的王東東發現,他對操作電腦搞包裝設計并不“感冒”,反倒喜歡擺弄機器。后來考職業技能證書時,王東東填報了平板印刷工—這相當于跨了一個專業。巧合的是,此后沒多久,第三屆全國印刷職業行業技能大賽就開始接受報名。這正是后來的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國內選拔賽。
中國有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從事同一個行當,誰才是“狀元”?每兩年舉行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賽宛如一個高手過招的大擂臺。在業界,這一賽事素有“技能界奧林匹克”之稱。我國參加這一賽事的時間并不長,2011年首次派隊出征。王東東2013年參賽的那一年,是我國第二次參賽。參賽的項目從最初的6個擴展到22個,包括焊接、制冷、美發、印刷等。
比起參賽,對印刷更有興趣
一個從零開始學平板印刷的年輕人,為什么會戰勝眾多學習印刷專業的同齡人,最后成為國家隊派出參加國際大賽的唯一一名種子隊員?有人說,王東東聰明、有天賦,就是干這行的料。但曾經教過王東東的老師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這個孩子太能吃苦了!”
“從2012年3月開始報名到2013年7月到德國參加比賽,15個月里,我大概一共經歷了大大小小10輪淘汰賽。”讓王東東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通過學校和上海市的選拔,他成為備戰世界技能大賽的國家隊成員后,被送往深圳的一個集訓基地。“集訓一開始,就有一種被潑冷水的感覺:一同參加集訓的選手中,有好幾位是中職生。雖然學歷低一些,但是面對大型印刷機,他們的操作經驗豐富得多。”面對這群強大的“對手”,不想認輸的王東東在集訓期間不斷給自己加碼:“那兩個月,除了吃飯、睡覺,基本上每一刻都在學習。”
在巨大的參賽壓力下,有的隊員開始出現情緒波動、表現欠水準,而王東東卻越戰越勇。他后來回憶說,比起參賽,在集訓期間,他對印刷本身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印刷實訓操作充滿著各種條條框框,可在王東東看來,這些看似死板的規定、流程,無不透射著成為高級技師的職業規范。“比如說清洗機器,我們的習慣是,只要完成清洗任務,且沒有油墨就行了,但是德國的工程師,要求很嚴格,他會用手在我洗過的墨刮刀上來回用手搓,如果看到有顏色殘留,就說明不合格。”實際上,這些細節并不只停留于比賽層面的競技,其中多少反映了一個國家在特定行業、領域的實力。
破格留校,志在培養更多行業能手
“衡量一個國家某個行業強不強,除了掌握核心技術,還有一點就是后備人才的培養。”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校長陳斌說,所有參加過世界技能大賽的隊員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在這個競技臺上,各個項目獲獎的選手,一般都對應著行業里的強國。比如印刷這一行,王東東在國際大賽上遭遇的對手就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和瑞士等。這一賽事的金、銀牌,也就是被這些來自印刷強國的選手獲得。美發行業也是如此,韓國選手一直是“獲獎大戶”。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印刷大國,但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專業人才培養上,和發達國家比還有不少的差距。
從世界技能大賽摘牌歸來的王東東,很快面臨畢業。彼時,他收到了不少昔日集訓隊隊友發來的好消息:雖然未能參加比賽,但憑借過硬的印刷操作能力,很多人已經被行業里的龍頭企業錄取,領著超過寫字樓白領的薪水。而擺在王東東面前的選擇更多:除了一堆來自企業的Offer,母校也希望他留任。
陳斌坦率地說,把王東東留在學校屬于破格。論學歷,這位大專畢業的男孩和目前高校師資招聘需具備博士及以上學歷的要求差了一大截。但對這所極具行業特色的學校來說,王東東這樣的業務能手“可遇不可求”。為此學校還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為王東東解決了落戶問題。
在陳斌看來,辦面向未來需求的職業教育,強化實訓教育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應用技術型的院校打造“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已是大勢所趨。除了聘請行業企業的優秀技術人才到高校任教,派送高校教師到企業培訓、參與研發,高校目前還應該和行業聯手,培養一些跨界人才。
眼下,王東東正在上海理工大學深造。除了帶教學生備戰今夏的世界技能大賽,他對自己的職業還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有機會的話,未來會考慮到企業去掛職。不了解企業的實際運作和對員工的要求,學校的實訓教學就無法對接企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