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業內專家預計,今年下半年,水市場可能會迎來換裝潮。飲用水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新國標實施之后飲用水生產商家在生產環節將更加規范,瓶裝水市場變得更加簡單透明。
根本變化有哪些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張旭東表示,新的包裝飲用水食品安全國標是強制性標準,適用于人類直接飲用的包裝飲用水,即: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相關規定的包裝容器中,可供直接飲用的水,不適用于飲用天然礦泉水。它引發的包裝水外包裝的變化集中在三點——
變化一:除了天然礦泉水外,市面上在售的包裝飲用水只分為飲用純凈水和其他飲用水兩類,即不是純凈水就歸結為其他類飲用水。所以,包括“蒸餾水”、“活化水”、“小分子團水”、“功能水”、“能量水”等,都將被禁止出現在包裝水的外包裝標簽上。
變化二:多了一排小字——“添加食品添加劑用于調節口味”。當包裝飲用水添加使用硫酸鎂、硫酸鋅、氯化鈣、氯化鉀等食品添加劑用于調節口味時,需在產品名稱的鄰近位置標注類似字樣。
變化三:“飲用礦物質水”名稱將不再允許使用。“礦泉水”即為天然的帶有礦物質元素的飲用水,而“礦物質水”所含的礦物質則是人為加工食物添加劑,但名稱上卻很容易與礦泉水混淆,所以被禁用。
一直呼吁國家出臺包裝飲用水標準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清華大學飲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長劉文君告訴記者,在各種飲用水標準中,自來水的標準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而瓶裝水的指標相對較少,“實際上有些瓶裝水不是由自來水制作出來的,瓶裝水因為有特殊的生產流程,感官、毒理、微生物等指標,都應該比自來水標準更加嚴格。”他表示,此前各種飲用水概念比較混亂,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水,有時連搞水研究的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水。
瓶裝水悄然換裝
瓶裝水新國標實施后,記者在北苑附近一家超市看到,純凈水、蒸餾水、蘇打水、冰川水……各種名目繁多的瓶裝水依然存在。除了名稱各異外,西藏、昆侖山、長白山、地下、雪山等產地和出處更是五花八門,而從瓶身包裝上看,這些“概念水”都標注了各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有的還在包裝上印有如“PH值呈弱堿性有益人體健康”等字樣。
對此康師傅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4月該品牌就已率先換標上市,原先的“礦物質水”銷售完畢后將不再使用。
據記者觀察,市民對新國標的實施似乎并不是很了解,在選擇瓶裝水時,依然傾向于自己熟悉的品牌和包裝,市民李女士走到貨架前順手抓起幾瓶新包裝的“康師傅優悅礦物質水”扔進購物車,卻發現有些不對勁,于是又拿起來翻來覆去看。她告訴記者,平時購買瓶裝水,只是注意品牌和價格等信息,對于具體成分并不在意,區別更不清楚。相比之下,一些所謂的概念水雖然還擺在貨架上,但光顧的人很少,一位大媽說,水就是用來解渴的,把功能說得那么懸乎,誰知道里面加了啥東西,還那么貴,不買。當記者告訴她國家出臺瓶裝水新國標時,她表示支持,“一瓶水能喝出什么花樣,說什么一瓶水能吸氧能調節人體酸堿平衡啥的,我就覺得不靠譜。國家真應該整頓一下了。”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市民,只喝瓶裝水不喝自來水,聲稱是從安全衛生的角度考慮,對此劉文君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自來水如果能完全達到標準,是可以直接飲用的。之所以不推薦市民直飲,是因為自來水管網里的微生物風險不能完全排除。“市民只要把水燒開,就不存在微生物的問題了,北京的自來水是可以信賴的。”
兩種水區別巨大
在中國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復興看來,瓶裝水新國標的意義重大。他介紹說,除自來水外,市民常接觸的飲用水包括天然礦泉水和包裝飲用水兩類,國家標準對天然礦泉水的定義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鉆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區域內未受污染并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天然礦泉水的生產成本和對水源地的要求,比包裝飲用水高。
而包裝飲用水的原料有兩種主要來源:一是公共供水系統,二是非公共供水系統的水源。非公共供水系統的水源又可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就是說,無論什么品牌、價格有多大差異,只要是包裝飲用水,其水源都差不多,成本相比于天然礦泉水要低得多。
在水質加工方面,包裝飲用水中的純凈水是將原料要求的水,采用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當的水凈化工藝加工制成的。這種瓶裝飲用水,全國各地都可建廠。而天然礦泉水允許在保證衛生的條件下進行開采、加工和灌裝。而且國家標準規定生產廠家必須標示出“天然礦泉水”的產地,即水源點。因此,天然礦泉水無論是安全性還是健康保障,都要遠優于普通的包裝飲用水。
但是,因為過去監管的缺失,某些廠家直接在自來水中使用添加劑,就敢號稱“礦物質水”,以至于后來普通消費者根本分不清礦物質水和礦泉水到底有什么區別。人工添加食品添加劑的瓶裝水雖然在品質上與天然礦泉水無法相提并論,但是因為概念炒作成功,價格隨之成倍上漲,這直接導致了富氧水、蒸餾水、冰川水等更多忽悠人的概念炒作。李復興表示,明明只是普通的城市自來水,加上一些添加劑,炒作一些莫須有的概念,就敢賣得比天然礦泉水還貴,這既對那些正宗的天然礦泉水構成了不公平競爭,更對消費者構成了嚴重的消費誤導甚至價格欺詐。此番包裝水新國標將天然礦泉水與人工包裝水,在名稱上完全區別開來,這對概念滿天飛的瓶裝水市場而言,無疑是一種必要的凈化。
理性選擇包裝水
當初市場上“概念水”泛濫時,有很多專家就曾質疑其為“偽科學”,人們喝水的根本目的是滿足機體對水的需求,水就是體內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搬運工,它只是一個載體,無論喝什么水都不可能把它當作營養來源,也不可能有什么神奇的功效。比如礦物質,水里的礦物質一般都很低,每天所喝的水對于補充礦物質基本沒有多大實際作用,人體所需礦物質的主要來源依然是食物。喝水就是補水,不要想著雙管齊下、一勞永逸還幫助補充其他營養。
此次新國標增加了標簽標志的規定,當包裝飲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劑時,產品名稱的鄰近位置要標示“添加食品添加劑用于調節口味”等類似字樣。包裝飲用水名稱應當真實、科學,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種或若干種成分來命名包裝飲用水,這樣一來,消費者也不會看得云里霧里了。
李復興表示,新國標出臺后,并不代表國家管理部門限制企業的科技創新,恰恰相反,國家在嚴格有效地對瓶裝水安全性進行管理的基礎上,同時也給予企業充分的科技創新的空間。“科技創新不等于炒作,不能因為有些不恰當的炒作現象的出現就否定新產品和新技術,不能一棒子打死一船人,我們還是應該有寬容的態度,新國標的出臺也是給企業發展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
業內專家預計,今年下半年,水市場可能會迎來換裝潮。飲用水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新國標實施之后飲用水生產商家在生產環節將更加規范,瓶裝水市場變得更加簡單透明。對消費者而言,今后將不必為超市里名目繁多的瓶裝水名稱糾結不已,因為不管什么品牌或種類,都必須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只要符合了新國標就可以放心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