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前,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在北京發布了2015年(第十二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青島啤酒以1055.68億元的品牌價值成為首個突破千億價值的啤酒品牌,連續12年蟬聯中國啤酒行業首位,也是唯一入選的世界級啤酒品牌。青島啤酒公司旗下的嶗山啤酒、漢斯啤酒以及青島啤酒博物館分別以115.68億元、94.61億元和33.25億元品牌價值同時上榜,再創新高。
正如美國《新聞周刊》6月2日的文章所言:中國在全球最具價值品牌名單中“攻城略地”。而中國品牌能以獨立姿態在全球崛起的背后,是苦練內功、創新求變、中國文化影響力提升的支撐。而以青島啤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向世界同時遞上了值得信賴的“中國食品的舌尖名片”,為中國品質得到全球“舌尖認可”創造了難能可貴的品牌榜樣。
大國品質“智造”離不開“質造”
瑞典留學的Coco學習之余在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餐廳打零工。她最引以為傲的事情是這家店里賣的最貴的啤酒,是來自中國的青島啤酒,而且喜歡它的消費者還不少。
消費者認可的基礎是產品的品質與特色,而制造業的回歸也已是大勢所趨。美國要重返制造業;德國提出了工業4.0;中國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這些戰略異曲同工之處就是要實現制造業的升級和轉型。而由“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再到“中國智造”跨越,“以質取勝“是基礎,這是不可逾越也是要堅守到底的”內功“。
作為最早走出去的中國品牌,青島啤酒遠銷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多次在國際評酒大賽中榮獲金獎,這杯堅守了112年好啤酒背后嚴苛的釀造細節卻鮮有人知。
下午兩點左右,青島啤酒廠品管部的李英嫻熟地將取樣的瓶蓋墊片放進了正在行進隊列中的酒瓶中,這瓶加了瓶蓋墊的啤酒,一會兒將和普通產品一起在生產線上走一遍完整的生產流程。接下來,李英就要對這瓶“加料”的啤酒進行品評。
“除了儀器檢測,我自己也必須親自嘗嘗,以此來判斷瓶蓋墊是否會對酒液的口味產生影響。”李英說,“所有與酒接觸的任何東西,不管原材料、包裝物料、成品、半成品以及任何東西,都要經過理化指標的儀器檢測以及釀酒師的親口品評,甚至連沖洗瓶子后的刷瓶水也不例外。”
在快速發酵方法因其時間短、成本低而早已被啤酒企業廣泛采用的今天,青島啤酒堅持行業中唯一實行“超長低溫發酵工藝”。尊重每一粒大麥、每一滴水、每一支酵母的自然生成法則。而這份為極致而精細,以雕琢求完美的“慢的堅持”,是“急速”互聯網時代下的“匠人精神”。
這些細節在一瓶青島啤酒的釀造過程中隨處可見,精益求精的質量控制體系,也得到了來自德國啤酒專家的高度認可。“德國一些啤酒廠也面臨著規模化和質量監控同步提升的挑戰,而青島啤酒在質量控制、檢測指標和監控體系的應用方面讓人刮目相看。“德國杜門斯啤酒學院教授Michael.Eder表示。
2014年青島啤酒實現銷量915萬千升,大約銷售182億瓶青島啤酒,平均每人喝掉14瓶青島啤酒。而青島啤酒在拉美市場實現50%以上的增長;西歐、北美市場實現20%以上的增長;亞太地區的韓國市場增長近50%。青島啤酒在美、英、澳、日、韓五國的中國品牌“產品使用率”中,已然位列第一;中國外文局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4》顯示,在海外受訪者對中國品牌的熟悉程度調查中,青島啤酒是唯一在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更被熟悉的中國品牌。
或許中國品牌價值的提升與突破,就是對“大國品質“的最好代言。
創新,光纖傳酒酒更香
前段時間,青啤科研中心負責研發的王明很忙,通常要“雙線”作戰。一條是生產線,一款全新的產品“青島啤酒全麥白啤”正在試生產;另一條則是“網線”,他整日泡在青島啤酒的“消費者自媒體歡聚聯盟”的微信社群里,關注這些深度“粉絲”的評論,他如獲至寶,并根據真實的“口碑報告”,不斷對產品風味進行調整。
就在有人說“互聯網 ”離傳統企業有點遠時,作為已經誕生了6000多年的啤酒釀造,卻嘗到了互聯網帶來“光纖傳酒酒更香”的效率與效益。
廣州球迷“小橙子”難掩心中的驚喜:“周五下班前在網上下的單,沒想到周六還在睡著懶覺時,連夜生產出的啤酒已經趕早班飛機送到了!”
這本是一款保質期很短、號稱“只有釀酒師才能喝到”的啤酒,在啤酒誕生后的六千多年里,從沒有機會運到千里之外。借助互聯網,青島啤酒讓原漿啤酒得以“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24小時內網絡訂單、當日生產、當日配送,幾乎是“在生產線上喝啤酒”。青島啤酒讓消費者體驗了一把什么叫“用互聯網思維釀造讓消費者尖叫的啤酒”,也留給市場無限的想象空間。
正如美國《新聞周刊》6月2日的文章所言:中國在全球最具價值品牌名單中“攻城略地”。而中國品牌能以獨立姿態在全球崛起的背后,是苦練內功、創新求變、中國文化影響力提升的支撐。而以青島啤酒、茅臺、五糧液等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向世界同時遞上了值得信賴的“中國食品的舌尖名片”,為中國品質得到全球“舌尖認可”創造了難能可貴的品牌榜樣。
大國品質“智造”離不開“質造”
瑞典留學的Coco學習之余在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餐廳打零工。她最引以為傲的事情是這家店里賣的最貴的啤酒,是來自中國的青島啤酒,而且喜歡它的消費者還不少。
消費者認可的基礎是產品的品質與特色,而制造業的回歸也已是大勢所趨。美國要重返制造業;德國提出了工業4.0;中國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這些戰略異曲同工之處就是要實現制造業的升級和轉型。而由“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再到“中國智造”跨越,“以質取勝“是基礎,這是不可逾越也是要堅守到底的”內功“。
作為最早走出去的中國品牌,青島啤酒遠銷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多次在國際評酒大賽中榮獲金獎,這杯堅守了112年好啤酒背后嚴苛的釀造細節卻鮮有人知。
下午兩點左右,青島啤酒廠品管部的李英嫻熟地將取樣的瓶蓋墊片放進了正在行進隊列中的酒瓶中,這瓶加了瓶蓋墊的啤酒,一會兒將和普通產品一起在生產線上走一遍完整的生產流程。接下來,李英就要對這瓶“加料”的啤酒進行品評。
“除了儀器檢測,我自己也必須親自嘗嘗,以此來判斷瓶蓋墊是否會對酒液的口味產生影響。”李英說,“所有與酒接觸的任何東西,不管原材料、包裝物料、成品、半成品以及任何東西,都要經過理化指標的儀器檢測以及釀酒師的親口品評,甚至連沖洗瓶子后的刷瓶水也不例外。”
在快速發酵方法因其時間短、成本低而早已被啤酒企業廣泛采用的今天,青島啤酒堅持行業中唯一實行“超長低溫發酵工藝”。尊重每一粒大麥、每一滴水、每一支酵母的自然生成法則。而這份為極致而精細,以雕琢求完美的“慢的堅持”,是“急速”互聯網時代下的“匠人精神”。
這些細節在一瓶青島啤酒的釀造過程中隨處可見,精益求精的質量控制體系,也得到了來自德國啤酒專家的高度認可。“德國一些啤酒廠也面臨著規模化和質量監控同步提升的挑戰,而青島啤酒在質量控制、檢測指標和監控體系的應用方面讓人刮目相看。“德國杜門斯啤酒學院教授Michael.Eder表示。
2014年青島啤酒實現銷量915萬千升,大約銷售182億瓶青島啤酒,平均每人喝掉14瓶青島啤酒。而青島啤酒在拉美市場實現50%以上的增長;西歐、北美市場實現20%以上的增長;亞太地區的韓國市場增長近50%。青島啤酒在美、英、澳、日、韓五國的中國品牌“產品使用率”中,已然位列第一;中國外文局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4》顯示,在海外受訪者對中國品牌的熟悉程度調查中,青島啤酒是唯一在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更被熟悉的中國品牌。
或許中國品牌價值的提升與突破,就是對“大國品質“的最好代言。
創新,光纖傳酒酒更香
前段時間,青啤科研中心負責研發的王明很忙,通常要“雙線”作戰。一條是生產線,一款全新的產品“青島啤酒全麥白啤”正在試生產;另一條則是“網線”,他整日泡在青島啤酒的“消費者自媒體歡聚聯盟”的微信社群里,關注這些深度“粉絲”的評論,他如獲至寶,并根據真實的“口碑報告”,不斷對產品風味進行調整。
就在有人說“互聯網 ”離傳統企業有點遠時,作為已經誕生了6000多年的啤酒釀造,卻嘗到了互聯網帶來“光纖傳酒酒更香”的效率與效益。
廣州球迷“小橙子”難掩心中的驚喜:“周五下班前在網上下的單,沒想到周六還在睡著懶覺時,連夜生產出的啤酒已經趕早班飛機送到了!”
這本是一款保質期很短、號稱“只有釀酒師才能喝到”的啤酒,在啤酒誕生后的六千多年里,從沒有機會運到千里之外。借助互聯網,青島啤酒讓原漿啤酒得以“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24小時內網絡訂單、當日生產、當日配送,幾乎是“在生產線上喝啤酒”。青島啤酒讓消費者體驗了一把什么叫“用互聯網思維釀造讓消費者尖叫的啤酒”,也留給市場無限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