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面對來自互聯網的沖擊,傳統媒體尤其是傳統報業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新媒體“夾擊”之下,傳統媒體如何“突圍”,這是難點,也是焦點。
優質的新聞媒體始終擁有市場,這或將成為傳統報業進軍新媒體的有力“武器”。
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內容永遠是根本,也是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決不能丟。
媒介的融合,不能忽視采編一體化機制的再造。整合內部資源,才能真正促進媒介的融合。
記者有其社會分工,即使在互聯網時代,也需要最優質的資源和權威的內容發布。
面對來自互聯網的沖擊,傳統媒體尤其是傳統報業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新媒體“夾擊”之下,傳統媒體如何“突圍”,這是難點,也是焦點。
昨天下午,在媒體融合政策解讀與機制創新分論壇上,國內主流地方報業“大佬”就如何實現媒體融合,給出了各自的探索和思考。他們認為,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當中,當然要看到危機,但找到傳統報業的長板以及核心競爭力,或許才是改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并行割裂、實現優勢互補的有效途徑。
突圍之1?
優質內容是核心競爭力
優質的新聞媒體始終擁有市場,這或將成為傳統報業進軍新媒體的有力“武器”。
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裘新指出,報紙靠的是內容,商業網站靠的主要是技術。報紙是新聞內容的源頭,商業網站對新聞內容是再創造,不是創造。沒有源頭,就不存在再創造。從這個意義上講,商業網站把報紙做內容的人挖過去也沒有用,他們能生產的,并不是新聞和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內容,他們做的只是商業內容。
“內容的公信力、權威性又是靠專業化、職業化的團隊,通過后天努力積累的,這是傳統媒體的天然優勢。”裘新認為,在社會分工中,總是需要這樣一批人,以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文字、思想能力,持續、創新地提供有價值的原創內容,這是傳統媒體辦好新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南方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莫高義認為,優質的新聞媒體始終擁有市場。我們看到,一方面是專業市場,另一方面社會對新聞的需求是在增長的。記者有其社會分工,即使在互聯網時代,也需要最優質的資源和權威的內容發布。“所以,專業性的媒體內容,一定會找到生路。”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胡漢昌也指出,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內容建設應是根本。他表示,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內容永遠是根本,也是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決不能丟。
突圍之2?
擰開體制機制的“總閥門”
如何平衡新舊媒體的利益訴求實現管理融合?如何驅動新聞從業人員適應媒體融合?這對傳統媒體組織結構、管理體制、運營機制提出了挑戰。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社長蔡小偉認為,互聯網帶來的變革,本質上是技術變革帶來用戶需求和習慣的改革。因此,媒體融合最大的難度不是新增新媒體模塊,而是對既有體制機制和模式進行徹底革新,要擰開體制機制的“總閥門”。
“平衡新舊媒體的利益訴求,不是一個全媒體中心就能解決的。”蔡小偉說,我們應該把各項要素從落后的管理機制中解放出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媒體融合才能從被動協從走向主動引領。
莫高義也提到,所有轉型和融合,都是為了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堅持做媒體的同時,不斷拓展產業,調整經營結構。“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南方報業也進行了戰略調整,組織機制、流程的改造。其中包括平臺、渠道等多方面改革。”
突圍之3?
借助資本市場進軍新媒體
傳統紙媒如何轉型?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已經不乏試水者。
“如果想在新媒體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必然會面臨資金的壓力。”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胡漢昌認為,傳統報業發展想要進入快速通道,必須應該向資本市場進駐。
以湖北日報為例,胡漢昌說,傳媒集團旗下的荊楚網,已于去年7月1日在新三板掛牌,成為全國首家掛牌資本市場的省級全國重點新聞網站。他認為,登陸資本市場,借力信息技術,既是傳統媒體發展之路,也是新興媒體騰飛之翼。于是,荊楚網登陸新三板被看做是擁抱資本市場、實現新媒體突破的一個重要路徑。
除此以外,該集團發行400萬份的《特別關注》雜志,也于今年6月在新三板掛牌,集團基金公司目前也正在申請在新三板掛牌。截至2014年,集團新媒體業務實現利潤3600余萬元,已成為經濟增長點之一。
無獨有偶,裘新對報業集團上市也有所打算。他說,上海報業集團已經制訂了新華傳媒新一輪的發展規劃,同時在廣泛接洽數字閱讀平臺、互聯網廣告公司等潛在合作標的,希望通過現金收購、定向增發、并購基金等多種手段,注入具有較大成長空間和完備商業模式的新媒體、新文化業態。實現從單純的傳統出版、紙媒業態,向具有新型互聯網媒體特質的文化傳媒概念股轉型。
優質的新聞媒體始終擁有市場,這或將成為傳統報業進軍新媒體的有力“武器”。
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內容永遠是根本,也是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決不能丟。
媒介的融合,不能忽視采編一體化機制的再造。整合內部資源,才能真正促進媒介的融合。
記者有其社會分工,即使在互聯網時代,也需要最優質的資源和權威的內容發布。
面對來自互聯網的沖擊,傳統媒體尤其是傳統報業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新媒體“夾擊”之下,傳統媒體如何“突圍”,這是難點,也是焦點。
昨天下午,在媒體融合政策解讀與機制創新分論壇上,國內主流地方報業“大佬”就如何實現媒體融合,給出了各自的探索和思考。他們認為,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當中,當然要看到危機,但找到傳統報業的長板以及核心競爭力,或許才是改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并行割裂、實現優勢互補的有效途徑。
突圍之1?
優質內容是核心競爭力
優質的新聞媒體始終擁有市場,這或將成為傳統報業進軍新媒體的有力“武器”。
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裘新指出,報紙靠的是內容,商業網站靠的主要是技術。報紙是新聞內容的源頭,商業網站對新聞內容是再創造,不是創造。沒有源頭,就不存在再創造。從這個意義上講,商業網站把報紙做內容的人挖過去也沒有用,他們能生產的,并不是新聞和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內容,他們做的只是商業內容。
“內容的公信力、權威性又是靠專業化、職業化的團隊,通過后天努力積累的,這是傳統媒體的天然優勢。”裘新認為,在社會分工中,總是需要這樣一批人,以高于社會平均水平的文字、思想能力,持續、創新地提供有價值的原創內容,這是傳統媒體辦好新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南方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莫高義認為,優質的新聞媒體始終擁有市場。我們看到,一方面是專業市場,另一方面社會對新聞的需求是在增長的。記者有其社會分工,即使在互聯網時代,也需要最優質的資源和權威的內容發布。“所以,專業性的媒體內容,一定會找到生路。”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胡漢昌也指出,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內容建設應是根本。他表示,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內容永遠是根本,也是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決不能丟。
突圍之2?
擰開體制機制的“總閥門”
如何平衡新舊媒體的利益訴求實現管理融合?如何驅動新聞從業人員適應媒體融合?這對傳統媒體組織結構、管理體制、運營機制提出了挑戰。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社長蔡小偉認為,互聯網帶來的變革,本質上是技術變革帶來用戶需求和習慣的改革。因此,媒體融合最大的難度不是新增新媒體模塊,而是對既有體制機制和模式進行徹底革新,要擰開體制機制的“總閥門”。
“平衡新舊媒體的利益訴求,不是一個全媒體中心就能解決的。”蔡小偉說,我們應該把各項要素從落后的管理機制中解放出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媒體融合才能從被動協從走向主動引領。
莫高義也提到,所有轉型和融合,都是為了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堅持做媒體的同時,不斷拓展產業,調整經營結構。“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南方報業也進行了戰略調整,組織機制、流程的改造。其中包括平臺、渠道等多方面改革。”
突圍之3?
借助資本市場進軍新媒體
傳統紙媒如何轉型?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已經不乏試水者。
“如果想在新媒體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必然會面臨資金的壓力。”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胡漢昌認為,傳統報業發展想要進入快速通道,必須應該向資本市場進駐。
以湖北日報為例,胡漢昌說,傳媒集團旗下的荊楚網,已于去年7月1日在新三板掛牌,成為全國首家掛牌資本市場的省級全國重點新聞網站。他認為,登陸資本市場,借力信息技術,既是傳統媒體發展之路,也是新興媒體騰飛之翼。于是,荊楚網登陸新三板被看做是擁抱資本市場、實現新媒體突破的一個重要路徑。
除此以外,該集團發行400萬份的《特別關注》雜志,也于今年6月在新三板掛牌,集團基金公司目前也正在申請在新三板掛牌。截至2014年,集團新媒體業務實現利潤3600余萬元,已成為經濟增長點之一。
無獨有偶,裘新對報業集團上市也有所打算。他說,上海報業集團已經制訂了新華傳媒新一輪的發展規劃,同時在廣泛接洽數字閱讀平臺、互聯網廣告公司等潛在合作標的,希望通過現金收購、定向增發、并購基金等多種手段,注入具有較大成長空間和完備商業模式的新媒體、新文化業態。實現從單純的傳統出版、紙媒業態,向具有新型互聯網媒體特質的文化傳媒概念股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