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發展改革、農業等部門應當制定鼓勵政策,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和原料化開發,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將于11月1日正式實施的《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第五十四條這樣表述其實,聊城企業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比較突出的是高唐縣的“泉林模式”——從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秸稈中分離出黃腐酸和纖維素,黃腐酸用于生產系列高端肥料回饋農田,纖維素用于生產系列高檔本色紙制品聊城市農業機械管理局調研數據顯示,我市秸稈回收點絕大部分由泉林紙業設置,少部分由常年從事秸稈生意的私人經營,總數400余個,其中千噸以上的點50余個那么,秸稈回收背后的故事有哪些?還有哪些措施需要完善?帶著這些問題,聊城晚報記者結合《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采訪。
現狀:
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