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人對這首歌都耳熟能詳。但是你聽說過,石頭也能用來造紙嗎?
石頭造紙,并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目前我國逐步興起的一個新興產業。與傳統造紙相比,這種石頭紙生產過程不需要水,也不產生廢氣、廢水及其他有害廢棄物。這種紙具有可降解、可回收再利用、防水防潮、書寫性好、印刷性能好、清晰度高等特點,可替代60%左右的木漿、草漿造紙,具有重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
石頭紙產品也將很快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今年“兩會”期間,擺在代表、委員桌上的文件袋、便簽等將從以往的可再生紙換成石頭紙;3月底,北京和重慶等地的市民也將在超市、賣場和便利店里購買到用石灰巖為主要原料生產出來的作業本、購物袋、垃圾袋、雨衣、一次性臺布等產品。
這種新型環保紙張用了什么神奇的石頭做原料?又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國內的技術水平到底如何?帶著諸多疑問,記者進行了采訪。
原料以當地石頭為主
目前,廢紙是我國造紙企業的主要原料來源。我國每年進口的廢紙已逾上千萬噸,再加上國內回收的部分廢紙,廢紙在原料結構中所占比例高達52%。除廢紙原料外,還有傳統的樹木、竹木等原料。
而石頭紙的成分主要是石粉(成分為碳酸鈣)、添加樹脂等,目前我國除臺灣地區企業外,國內多家企業或研究機構宣稱已掌握此項技術。從已公布的信息看,各家的技術相差無幾,配比成分接近,基本都是80%的石粉添加20%的添加劑,具體的添加成分、比例、操作工藝有些區別。
由于使用不同于傳統造紙的原材料,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董鎖成認為,石頭造紙是以無機材料為主的造紙業,對環境沒有大的污染、對資源沒有大的破壞,是一個環保產業,因此它有望替代傳統的以植物原料為主、以有機材料為主的紙品。
“石灰巖在我國遍地都是,非常豐富。造紙業是我們國家污染嚴重的產業,我國進口木材壓力、資源環境壓力都很大,如果這個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替代傳統的紙,它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尤其對節能減排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董鎖成指出。
記者獲悉,從各地已經或即將上馬的項目看,都是充分利用當地的石頭資源。如重慶武隆項目利用當地的方解石、重晶石資源(方解石在重慶市武隆、彭水以及南川儲量都非常豐富)。陜西則利用秦嶺的白云石、透閃石等作為原料。而且除了石頭礦產原料外,各地還陸續開發出利用煤矸石粉末、工業廢渣(如爐渣)、粉煤灰等作為造紙原料。
依托陜西科技大學建設的陜西省造紙及特種紙重點實驗室日前就宣布,成功研究石頭紙制造技術,并已生產出石頭紙原紙小樣。據該實驗室負責人介紹,來自秦嶺的白云石、透閃石,陜北的煤矸石粉末、工業廢渣(如爐渣)等,均可作為造紙原料。
全國人大環資委原副主任委員葉如棠給予石頭紙產業高度評價:“無機粉體環保石頭紙項目既可以節能、節水,減少資源消耗,又可以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對于提高我國造紙工業和高分子材料加工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創建和諧社會環境、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都將產生積極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