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要想發干印刷”縈繞在耳邊,企業只要買臺印刷機,就好比買了一臺印鈔機,利潤滾滾而來。而如今,印刷業競爭不斷加劇,利潤不斷下滑,業態隨著互聯網及社會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也不是那個只要不斷添置設備就能賺錢的時代了。
印刷企業在投資時必須三思而后行,除了單純計算投資回報率意外,還需慎重考慮印刷產能過剩問題、自身業務定位與業務拓展能力的問題、理論市場規模與實際消費水平問題、新型商業模式與落地開花的問題、設備產能與業務量匹配問題、理想與現實的問題、實際生產與管理模式匹配的問題……,諸如此類,如果這些問題中有一個問題無法回答,就要謹慎出手,畢竟我們不想陷入從老板淪為被動為機器打工,為銀行還貸努力奮斗的境遇。
困擾一產能與業務量不匹配的問題
在上面提到的多種問題當中,最為直接的問題是設備產能與業務量匹配問題,很多企業都面臨這一困擾。
產能過剩是個廣義詞,包括設備閑置、勞動力過剩、工藝技術得不到發揮、生產流程閑置等。這種資源浪費是最大的浪費。僅以眾多的書刊印刷企業為例,許多小微書刊印企的產能得到有效利用的不足1/3;不少大中型書刊印企的有效產能只有1/2左右。
設備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印刷速度可以說沒有最快只有更快。而業務的類型則在不經意間悄然發生著變化,如高檔期刊雜志的印量不斷下滑,完全不能滿足現有商業輪轉設備的胃口,產能明顯過剩;再比如書刊及商業印刷的訂單長度一降再降,在印刷速度不斷提升的情況下,需要的訂單量越來越多,可以說是毫無止境。為了獲得更多的訂單,不顧品質企業低價競爭,從同行手中搶奪訂單,以喂飽設備。也只能是勉強滿足工人的工資、原材料的費用、還設備貸款。現在也有一些企業走在時代潮流的前沿,開始運用互聯網開展網絡接單,但是還很少有成功的案例,并不能為企業帶來期待中的價值。
有企業想到轉型包裝,而包裝領域的同仁也在叫苦不迭,這里也不是大家想象的藍海,競爭也已經相當慘烈。跟風進入的結果是,從一個產能過剩造成另一個領域的產能過剩。
作為希望轉型的印刷企業,在購置設備的同時,應該從內部管理和政策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掌控,希望下面三點建議可以幫您少走彎路:
一是把握印刷市場各領域的發展速度,做到印刷產能與市場需求同步發展,防止產能過快過分擴張;
二是把握印刷產業的規范化運行,研讀各地的發展規劃,根據市場變化隨時調整運行圖,防止比例失衡,出現“偏科”現象,對熱門項目不要一哄而上,搞亂了陣線,最后誰也吃不飽,造成產能過剩。
三是把握企業經營張弛有度,循序漸進,既要看到印刷潛在的市場,又要看到潛在市場存在的風險,保持冷靜的頭腦,不盲目投資造成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