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技術的進步令全球數以億計的消費者互聯互動。海量的信息通過微博、微信推送給個人,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小,這種變化對產品的包裝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數字媒體不但為品牌提高了在消費群體中的知名度,還為消費者提供了新的購物方式。
2000年,電視和出版物還是廣告的主要陣地。消費者在看到這些廣告后產生購買的想法,在進入零售店之前就已想好要買的東西。
2002年,寶潔公司宣稱要加大產品包裝的“第一眼”效果,強調產品的包裝需能在商店貨架上的眾多產品中凸顯出來。他們的研究表明,實際中包裝特別的產品比廣告宣傳中的產品更能吸引消費者。
2010年,消費者購物觀念再次發生變化。互聯網為購物者創造了“第零眼”效果,即消費者可直接從社交網絡的帖子、博客、微博、視頻等獲取別人最新款產品的體驗。越來越多消費者通過他人對產品的評價決定自己的購買行為。
購物者的行為還會繼續發生變化,并受以下6種因素影響:
1.立等可取。“立等可取”誕生于一切事物的互聯和按需。在線消費者能瞬間在線購買大部分產品。商家為了滿足消費的這種需要,就要改善生產的時間,縮減留給包裝的時間。
2.消費者的期望更多。人類從未像現在這樣緊密聯系。消費者通過網絡就可以關注全球范圍他們喜歡的品牌。消費者和品牌商還通過互聯網使共同創造品牌成為新潮流。從耐克的運動鞋,哈雷的汽車,到舒潔紙巾和益達口香糖的包裝都有為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品。品牌商不應只是在大的連鎖店銷售固定的幾個品牌,而應增加更靈活的供應鏈。
3.創新經濟學。創新經濟學(Innovanomics)至今還沒有被嚴格的定義,它的意思就是經濟領域的創新,描述我們所處時代的不斷變遷。包裝與產品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消費者不停地用新上市的有創新的產品替代手中的產品。廠家必須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升級來滿足消費者永不滿足的需求。
4.已常態化的環保。2000年左右,人們逐漸有了環保的概念,現在這種思想已經比較普及。它首先來自零售商如沃爾瑪、家樂福等消費品公司自我監管的努力。他們開始為其產品提供具體環保信息。如今,應用程序就可以監控、追蹤記錄個人的碳足跡(即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的所有引起溫室氣體排放的因素),社交網絡中人們分享碳足跡得分已經流行起來。
5.新興市場的增長。這一主題作為眾多媒體報道的熱點,已被大眾熟知。雖然現在全球經濟放緩,困難重重,但金磚四國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顯著。
6.神經科學。隨著感知學科的發展,通過測量記錄腦電波就能看大腦內部如何工作,將多個傳感器貼滿測試者大腦前額,這樣就能測量人對產品包裝的反應情緒。實驗結果證實該方法可靠有效。以后消費公司就能用這一技術有理有據地確定最好的包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