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減員治標不治本
近期,上海一家數十年來一直經營得頗為出色的中外合資印刷公司管理者聊起他2014年的工作,其自認為做得最出彩的一件事是:用不大的投入,新添了2臺輔助設備,既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有效穩定了人心,又達到了員工增收、企業減少開支的實際效果。
較之上年,2014年該企業的印刷業務量下降15%,除了汽車和化妝品類產品依然需求堅挺外,原本對企業運作同樣起支撐作用的通訊類產品的印刷業務一落千丈。雖說企業的總產值依舊維持在5000萬元以上,但業務量的減少意味著設備利用率的下降,這對企業的正常運營帶來壓力。為此,他們在已經持續數年減員的基礎上繼續在壓縮員工數量上做文章,從歷史上的近300人一步一步地減少到現在的130多人。按照該企業的產值與人數測算,人均實現年產值50萬元,遠高于2013年全國同行業的人均30.4萬元的水準,何況這還只是一家純粹依靠單張紙多色膠印機組織生產的工廠。
持續減員不可避免地引起在崗員工的心理波動,有些不可或缺的崗位甚至有員工以停工、離職來脅迫領導。因此,從實際需要出發,適當添置設備,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即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滅掉員工心中的“火”
如上這家公司2014年采購的新設備之一是切紙機配套使用的震紙及堆樁設備。這類設備的精度要求不算太高,企業的投入也不大。在添置這臺設備前,該廠的切紙加工作業是一人一機,員工的勞動強度很大,但鑒于切紙機操作的技術含量不高,操作工的收入卻難以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