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日報》1月28日消息,“重要發明創造”研究組成員、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柏春介紹,“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評選”于2013年8月啟動,在集體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各學科推選、專家評審、征求國內外科技史專家意見等環節,推選出85項,分為科學發現與創造、技術發明、工程成就三類。
雕版印刷術作為技術發明之一種位列名錄第61項,研究組將發明年代確定在公元7世紀。對此,北京大學教授辛德勇在微博(@XinDeyong)表示強烈質疑。于是記者采訪了辛教授。
記者:我們注意到,您在微博上對中科院“重要發明創造”研究組關于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時間表示“強烈質疑”,能否談談具體看法?
辛德勇:好的。我的質疑,主要是針對他們把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時間,確定在公元7世紀。在我看來,雕版印刷術的實際發明時間,比這要晚;至少這一時間還不能成為定論,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記者:我們知道,認識歷史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有很多問題,在一定時間內,往往難以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而學術界確實頗有一些學者認為公元7世已經應用雕版印刷技術,因此,這次公布的印刷術發明時間,是不是也有其合理性?
辛德勇:是的。假如不設任何前提,單純談某一個人或某一個課題組的觀點,這樣講當然沒有任何問題。然而,這次公布的這85項科技發明創造,與這種學者個人表達具有明顯區別:一是具有強烈的官方色彩,二是營造出濃重的學術界共識印象。
記者:為什么說有官方色彩?
辛德勇:這85項重要科技發明創造是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組織專門的課題組,通過一年多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評選”活動,向社會鄭重推出的,而中國科學院是國家最高科學研究機構,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也是中國研究科學技術史最權威的機構,它的“官身”是毋庸稽考的。
記者:您為什么又會覺得這次公布的評選成果會給人以學術界共識的印象呢?
辛德勇:評選的組織者宣稱,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在2013年8月成立“重要發明創造”研究組并啟動“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評選”活動之后,先是在同年11月舉行學科召集人會議,推選出各學科備選條目,繼之從12月起,便“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求科技史界的百余位專家學者的意見”,后來“又組織專家學者做進一步的調研審核,同時征求國外科技史專家的意見”。經過這些國內外科技史專家“持續的集體調研”之后,才“推選”這85項發明創造。看到這樣的說明,至少在普通社會公眾層面,一定會把它看作是學術界權威專家的共同認識。
記者:您說的這種“學術界共識的印象”,與事實存在差距么?
辛德勇:差距是巨大的。更為嚴重的是,課題組織者在公布這85項推選結果時還特別標榜說:“為追求學術嚴謹性,我們強調與其他古代文明的成就相比對,未推選那些爭議較大、難有定論的內容;在年代范圍較寬的情況下,我們通常選較晚的時期。”這樣的說法,更進一步強化了其推選結果的嚴謹性和學術界共識的最大化,但至少就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時間這一點來說,實際情況卻是與之嚴重抵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