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個人,一枚枚郵票,一段段歲月。
今年74歲的王富靜,與郵票結緣已有大半個世紀了。從最初的只是覺得郵票好看,到舉辦個人郵展,再到發表集郵學術論文,擔任省級郵展評審員,如今他已是省內知名度很高的集郵家,收藏郵票萬余枚。
大半個世紀的郵票情
上世紀50年代,還在上中學的王富靜經常幫鄰居取送信件。他漸漸對信封上一枚枚精美的郵票著了迷,從此開啟了集郵生涯。“當時,因為正是建國初期,我收集的主要是新中國及東北解放區郵票。”王富靜說。
走上工作崗位后,由于在銀行系統工作,他接觸銀行匯票較多,又開始收藏大量的銀行實寄封。“1985年,單位成立了集郵協會,我擔任秘書長,舉辦過個人郵展。”回憶起當年的集郵歲月,王老自豪地說。那些年,他帶頭組織單位的集郵活動,舉辦集郵知識講座和集郵展,活躍了單位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也壯大了身邊的集郵愛好者隊伍。
無心之失留下永久遺憾
退休前身為高級會計師的王富靜,對待郵票也如同賬目一般,整理得細致、有序。翻開他珍藏的集郵冊,卻有一枚由于當初缺乏經驗而損壞的郵票,成了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遺憾。
這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小全張,是王富靜1964年花5角錢購買的。1965年,他在就職的單位舉辦了第一次個人郵展,也正是在這次郵展上,幫助他布展的同事錯誤地把這枚郵票折疊并用膠水粘在了展板上,導致郵票取下時撕裂了一個大口子。
“雖然不能單從市場價值評判郵票珍貴與否,但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郵票的收藏價值。”王老如是說,這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小全張如果沒有損壞,目前市價至少能達到2萬余元。
研究沈陽印刷郵票歷史
王富靜喜愛郵票,更愛研究郵票,并上升到了理論層面,曾先后發表集郵學術論文百余篇。“同一主題郵票不同年份發行的,版式有哪些變化;不同時期的郵票尺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國的郵政史能追溯到什么時候……集郵過程中有無窮無盡的知識值得研究。”王老說道。近期,他又收藏的郵票分門別類,梳理了新中國成立后沈陽印刷郵票的歷史過程。
如今,王富靜在沈陽集郵界有很高的威望,多次擔任市集郵協會學術委員,多次參加省、市郵展,屢獲獎項。
今年74歲的王富靜,與郵票結緣已有大半個世紀了。從最初的只是覺得郵票好看,到舉辦個人郵展,再到發表集郵學術論文,擔任省級郵展評審員,如今他已是省內知名度很高的集郵家,收藏郵票萬余枚。
大半個世紀的郵票情
上世紀50年代,還在上中學的王富靜經常幫鄰居取送信件。他漸漸對信封上一枚枚精美的郵票著了迷,從此開啟了集郵生涯。“當時,因為正是建國初期,我收集的主要是新中國及東北解放區郵票。”王富靜說。
走上工作崗位后,由于在銀行系統工作,他接觸銀行匯票較多,又開始收藏大量的銀行實寄封。“1985年,單位成立了集郵協會,我擔任秘書長,舉辦過個人郵展。”回憶起當年的集郵歲月,王老自豪地說。那些年,他帶頭組織單位的集郵活動,舉辦集郵知識講座和集郵展,活躍了單位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也壯大了身邊的集郵愛好者隊伍。
無心之失留下永久遺憾
退休前身為高級會計師的王富靜,對待郵票也如同賬目一般,整理得細致、有序。翻開他珍藏的集郵冊,卻有一枚由于當初缺乏經驗而損壞的郵票,成了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遺憾。
這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小全張,是王富靜1964年花5角錢購買的。1965年,他在就職的單位舉辦了第一次個人郵展,也正是在這次郵展上,幫助他布展的同事錯誤地把這枚郵票折疊并用膠水粘在了展板上,導致郵票取下時撕裂了一個大口子。
“雖然不能單從市場價值評判郵票珍貴與否,但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郵票的收藏價值。”王老如是說,這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小全張如果沒有損壞,目前市價至少能達到2萬余元。
研究沈陽印刷郵票歷史
王富靜喜愛郵票,更愛研究郵票,并上升到了理論層面,曾先后發表集郵學術論文百余篇。“同一主題郵票不同年份發行的,版式有哪些變化;不同時期的郵票尺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國的郵政史能追溯到什么時候……集郵過程中有無窮無盡的知識值得研究。”王老說道。近期,他又收藏的郵票分門別類,梳理了新中國成立后沈陽印刷郵票的歷史過程。
如今,王富靜在沈陽集郵界有很高的威望,多次擔任市集郵協會學術委員,多次參加省、市郵展,屢獲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