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很多出版單位只是試圖把出版工作轉移到互聯網上,把紙質出版物變為互聯網上的數字內容,而并不具備真正的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什么?
第一自然是用戶,將個體的力量匯聚起來,就能成為巨大的力量。互聯網企業無不把發展用戶作為核心任務之一。拿出真金白銀,通過優惠、補貼等“燒錢”手段吸引新用戶注冊,并把用戶數(尤其是活躍用戶數)作為他們衡量影響力的指標就能證明這點。
第二就是服務,將用戶籠絡到一起,充分了解他們的習慣和需求,為他們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始終監控服務的優劣,并及時做出反應,形成互聯網獨特的吸引力--用戶黏度。至于其他諸如免費、速度、迭代、標簽等,都是建立于用戶和服務基礎之上的互聯網特征。
傳統出版業擁有龐大的讀者群體,但并沒真正盤活這些資源。一方面,出版社不像互聯網企業那樣了解用戶的信息,不能掌握每本書的確切流向、讀者的個人信息和閱讀習慣,圖書印數也是根據經驗估算,缺乏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用戶對出版社缺乏足夠的黏度,很多讀者在購買圖書時往往通過作者、標題、簡介、推薦、其他用戶評價等而選擇,不會優先根據出版社選擇。
可見,面對互聯網的沖擊,出版業若想突圍,關鍵還是要從思想上向互聯網學習,在“玩法”上做出改變--所以也有人說互聯網的核心是順勢而為。
眾籌出版帶來的機遇
“眾籌”是誕生于互聯網的一個新興概念。它把創意、投資、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捆綁在一起:擁有某項創意但缺乏資金的人可以發起項目,對此感興趣的用戶可以提供小額資金支持,若項目成功募集到預期額度的資金,用戶便可以得到預先約定的產品或服務作為回報。
眾籌出版的出現,無疑為出版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創新空間。當出版社為是否出版某本書而猶豫不決時,可以通過發起眾籌項目來為選題決策提供依據。若是在限定時間內籌集到足以保本的資金,責任編輯和作者都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堅定信念,一起把書做好。否則也可以當機立斷,及早放棄效益不佳的選題。同時,責任編輯還可以根據眾籌效果控制印數,降低庫存風險,若是想在圖書之外設計一些附加品,也可以預先看到效果。
此外,眾籌平臺也為圖書提供了宣傳機會和互相溝通的平臺,不僅作者可以直接與讀者互動,責任編輯也可以傾聽讀者的想法,甚至隨時公布預覽效果,再根據反饋對圖書進行調整。因為此時的讀者已經不再是潛在用戶,而是已經預付費的消費者,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將有利于打造出更令人滿意的作品。可以說,此時出版不僅會提供產品,也同時提供了服務,相比傳統出版要等書印刷、發行后才能得到反饋,眾籌出版有了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