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包裝里的新科技
3月11日下午,陜西一位經營紅棗的客戶給余浩打來電話:收到致和公司提供的納米保鮮紙箱樣品后,他們裝上半干紅棗與普通紙箱進行對比實驗,20多天來,納米保鮮紙箱里的紅棗基本沒有變化,普通紙箱里的紅棗已經變質。看來,又一筆遠方的訂單敲定了。
拿起致和公司生產的納米保鮮紙箱來看,跟普通紙箱沒什么區別。“奧秘在紙箱的夾層里,里面填塞有我們公司的專利技術材料。”余浩說,這種材料是一種天然礦物質,經過處理加工至納米級別后,能強力吸附紙箱內部果蔬因呼吸作用產生的催熟氣體乙烯,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從而使果蔬長時間保鮮。
這一技術由余浩于2008年底從韓國引進,后經過自行研發在國內申請了專利。“韓國農產品八成以上靠進口,國土面積小,對物流保鮮的需求并不高,這種技術主要用于鮮花運輸。中國就不同了,幅員遼闊,冷鏈不發達,果蔬在運輸過程中浪費驚人,防腐劑的使用也是消費者比較在意的。”余浩意識到在國內肯定有市場,并著手開始這項技術的本土化。
2014年11月29日,第一批ms新型納米環保保鮮紙箱在致和公司下線。目前,產品已經遠銷云南、廣東、海南等國內各地,已經為匯源等30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服務。
化工科班生的跨界創業
余浩讀大學時學的專業是化學工程,現在做的是包裝設計印刷。“跨界”這個眼下正時髦的詞匯,用在他的身上再貼切不過。
受父親愛好文學藝術的影響,余浩在大學期間對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年余浩就讀的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和北京印刷學院僅一墻之隔,印刷學院是他蹭課的近水樓臺。
1997年,余浩大學畢業。為了照顧生病的父親,他放棄了在上海工作的機會回到荊門。工作和專業對口,他卻覺得過得太渾渾噩噩。大學期間在內心埋下的種子也在悄悄發芽,上班3個月后,對設計念念不忘的余浩不顧母親反對,到單位辦了停薪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