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72歲高齡的陳希榮教授已經華麗地變身為我國資深包裝專家,中包聯專家委員副秘書長,國際科學研究院院士、教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北京印刷學院客座教授,曾兼任海爾集團GO包裝專家、職能部長,美的集團中央研究院包裝技術專家,華為公司中央硬件研究院包裝專家顧問,“中國科學家論壇”特邀嘉賓。
在此,“包裝地帶”將隆重向您介紹這位每天工作20小時,致力于推動我國包裝行業進步的Hero--陳希榮教授。
致力于中國包裝研究
1987年,已是中國林業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的他開始投身于包裝事業。他曾在多家大型外資(新加坡、泰國、香港)包裝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任職副總、常務副總、副總裁。
九十年代初,他果斷地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和設備,引進中國市場第一臺博斯特寬幅高網線六色柔印機。他是最早采用先進的蘋果電腦進行平面設計和結構設計,并生產出代表包裝印刷世界潮流的“綠色環保型柔印包裝”,引領中國彩色包裝印刷新潮流。
2000年,歷經數月的調研,他又完成了國內第一份《紙塑鋁復合無菌包裝可行性報告》,為后來打破國外壟斷我國“利樂包”市場30年之久,振興民族工業在此領域的崛起,提供了導向和技術信息資源。
創新是行業的生命線,沒有創新就沒有末來。許多年來,他致力于中國包裝研究,做中國包裝專家,推進包裝行業的技術進步,是七個“世界首創” 包裝項目的助產士,挑戰了一批世界性課題和難題。
屬于國際首創的技術創新有:低碳冷定型瓦楞機生產線、低溫瓦線粘合劑、低碳綠色環保紙紗復合制袋技術、環保新材料發泡石頭紙及其延展技術的研究、電子基因系統——三維碼云標簽、包裝件設計公式簡化計算及數學模型的研究、整體包裝設計模塊軟件系統集成研發、包裝碳足跡計算器的設計與研制;濕立板冷鏈物流包裝、納米環保水性油墨的研制;納米無機抗菌劑在包裝的應用;納米碳酸鈣超低克重瓦楞原紙;倡導綠色預印柔印新技術和推進電子家電綠色環保包裝一體化解決方案GPS。
6年中推進包裝新技術新材料革新項目68項,代表了中國包裝的先進水平。他創造了“中國包裝的十個之最與第一”:而令人刮目相看:這期間他付出的艱辛也是數倍于常人的。我國包裝界創始人邱純甫先生生前親自做了批示和肯定。2001年成為“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他還參與了《瓦楞紙板、瓦楞紙箱新版國家標準》的修訂和評審,主持《紙制品淀粉膠粘劑國家標準》的制定與審定,由他制定的《濕立板技術標準》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并參與了《出口商品包裝通則》的修改意見,是全國包裝標準化委員會新版國家標準技術部分的主講專家。獲得《易開啟瓦楞紙箱》等四項國家專利。
2009年,受中國包裝聯合會委托,由他起草給國家財政部《關于增加包裝行業高新技術研發資金的報告》,獲得批準,當年研發資金就由3000萬元增加到10000萬元;解決了各省市包裝創新項目的資金緊缺問題:并擔任六部委“包裝行業高新技術研發資金項目”的評定專家,“美光杯全國瓦楞包裝設計大獎賽”、“國際榮格包裝技術創新獎” 評委,“東方紙星”的評審專家,還是青島市國家公務員考試包裝專業的命題專家與考官。
2009-2011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國包裝聯合會的《包裝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進出口影響與對策》、《包裝材料循環利用的發展趨勢和政策研究》等課題組專家。在擔任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時,參與編寫了《中國紙包裝行業分析報告》,是主要執筆和統稿人:還是《我國紙包裝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實施綱要》的起草執筆人。
2009年他完成了《包裝碳足跡的計算與計算器設計和研制》:填補國內一項空白。結合對包裝低碳經濟的研究現狀、量化測算及其關鍵性技術,創建中國的包裝碳 足跡、碳排放量、碳費、碳匯等的量化計算方程式15個,相關數學模型6個,綠色生命周期評價方法、評估體系的研究;還完成了《森林碳匯相關原理研究及其計 量分析》在林業碳足跡的評估計算、低碳林業若干理論與方法取得突破;為“林業低碳經濟”抅繪出一個基本架構;他不遺余力地創立了又一門新學科 《包裝低碳經濟學》。
綜上可見碩果累累;而這些成果都不是隨手可得的。任何人想不經曲折,不想付出失敗的代價,而輕易獲得成功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馬克思說過;“在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 只有那些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攀登而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