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昨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會議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大領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制造2025”是一個制造業發展的戰略,要以質量為先,重視基礎,綠色發展,借勢“互聯網+”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強化工業基礎能力,能夠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中國經濟提質增效。
工業互聯網可貢獻3萬億美元GDP
會議認為,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中國制造2025”,對于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使“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元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表示,“中國制造2025”實質上就是中國版的“工業4.0”,而“工業4.0”的制高點在于工業互聯網。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互聯網+”戰略的重要發展方向。
據工業互聯網領域權威機構GE測算,工業互聯網有望影響46%(約32.3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未來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3萬億美元左右GDP增量;且應用工業互聯網后,企業的效率會提高大約20%,成本可以下降20%,節能減排可以下降10%左右。
眾多利好之下,制造業該如何借勢“互聯網+”?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善林認為,中國制造企業的智能互聯發展戰略可包括,產品智能互聯化戰略,把新興信息技術融合到產品中形成智能互聯產品;人才結構多元化戰略,適應資本結構的多元化實現多元化人才和技術需求;產業生態系統優化戰略,將不同產業間的優勢互補。
鄔賀銓表示,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的結合,能夠推動創新,使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發生變化,以提高生產效率。并且,互聯網本身包含的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貫穿在生產環節、供應鏈之中及最終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