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能過剩,新增產能越來越多
小編盤點過2013年度十大原紙新投產項目,分析發現累計紙箱原紙投產規模近400萬噸。我們也盤點過2014年度15大原紙新投產項目,居然發現又有近403.5萬噸規模的工業包裝用紙新建原紙項目投產。當然,因統計資料搜集有限,這只是冰山一角,相信實際新增產能遠不止這么多。新增產能越來越多已成為侵蝕紙廠利潤和加劇競爭的主要因素。
雖然這幾年我國也在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但整體來看原紙產能仍是新增的多淘汰的少。以2014年為例,保守估計原紙新增產能已超過400萬噸,但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各地加起來淘汰的原紙產能只有144.83萬噸。
而2015年又有大量新增產能陸續上馬,例如前不久山鷹紙業擬定增募資不超20億元,用于年產50萬噸低定量強韌牛卡紙、43萬噸低定量高強瓦楞紙、27萬噸渣漿紗管原紙生產線建設項目。
2、油價下挫,大宗原材料降價及運輸成本大幅下降
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和紙價的相關性是基于什么邏輯呢?首先,原油是許多大宗商品的原料,成品油是由原油提煉而來,與原油價格關系密切。其次,原油提煉出的汽油、柴油和煤油等品種是燃料,應用于交通運輸行業和工業中,原油價格下跌就意味著運輸成本和生產成本的下降,對于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也有影響。
造紙廠的主要原料木漿和廢紙目前多依賴進口渠道,對于海運價格較為敏感。油價持續處于低位,原紙廠的主要原料成本、能源成本以及運輸成本等都較之前油價高企時有所下降。而在油價無明顯回升跡象下,潛意識里人們會做出預判,油價是大宗物品價格的晴雨表,油價不漲其他相關物品價格也很難上漲。就在這次提價公告中,對于提價的原因,理文給出的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理由業內人士認為多少有些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