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早在09年以前,國內就有大型印刷包裝企業開始嘗試量化融合,06年浙東某包裝集團(東經)開始了早期版本的“工業4.0”嘗試。該集團首先嘗試了“一般生產力+信息化+標準化”的融合。為此,還組建了一個超過20人的信息化隊伍,積極實施推行現場信息化、裝備智能化、服務網絡化及RFID與物聯網融合的智能化工廠建設。
據悉,此舉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用已經具體呈現。原紙庫存水平下降60%,節約流動資金2000多萬元。現場生產作業計劃執行率,提高23%,達到96.5%......
這是國內首次嘗試工業4.0的升級步伐,后智慧印刷池海峰在科印傳媒上提出的“管理信息化、生產自動化、制程標準化和業務網絡化,四化融合”更加完善了這一概念。
那么,以紙箱、彩盒、印刷品制造為主的包裝印刷企業該如何實施工業4.0呢?智慧印刷編輯部認為:工業4.0是生產力的提升,中國印刷企業區別于歐美國家,自個的發展現狀不同,所導致的需求也處于不同階層。經營狀況出現問題的,有對業務量的需求;訂單飽滿的則對管理、質量、成本和發展產生需求。真正追求“工業4.0”的步伐因人而異。而目前許多印刷企業欠缺的是管理環節,導致內部生產混亂,交貨周期長浪費嚴重;外部業務萎縮或無法擴張。
智能生產實際是“設備與設備”和“人與設備”的信息交流,硬件和軟件的相互配合。這要求著印刷企業不斷提升自己的“軟、硬實力”。目前硬件部分較容易滿足,而信息化程度就參差不齊。
初級工程:信息建立
在開業務訂單時就能知道實時的成品庫存;在開施工單界面就能獲取原料動態庫存信息,包括實時存貨數、計劃占用數、采購和退貨在途數。系統的任務信息自動推送,環環相扣,動態關聯(上道流程要將任務自動推送給下道流程,下道流程的工作進展要自動反饋給上道)。這樣就能提升部門之間的協同能力,而且保證數據信息是完整的,不致于“斷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