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稱之為“新三板”,是為了與此前已運行多年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三板市場)相區別。
盡管此前原三板系統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已運營多年,但無論從交易規模、市場流動性還是社會影響力上,都遠不能與滬深兩大證券交易所相提并論。
但“新三板”很可能改變歷史:一個全國性“非上市企業股權交易”市場的龐大體量,以及交易模式變革等一系列新制度,開啟了充滿想象空間的未來。
“久旱逢甘霖”
“新三板”之門是從2013年12月打開的——國務院出臺49號文《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將原來局部運作的三板市場“升格”為全國性非上市企業股權交易市場,同時將入市企業資質由原來的高新企業擴展到所有中小企業。2014年5月19日,交易結算系統切換上線,“新三板”正式運營。
截至6月12日,掛牌企業792家,總市值超過1450億元。
對因IPO暫停而深陷困頓之中的VC/PE行業來說,“新三板”的出現,可謂久旱逢甘霖。
VC和PE,在過去幾年里一直以兩位數的增長高速發展,并且為實體經濟特別是高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不可忽略的助推力。
比如深圳:2014年6月13日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深圳市長許勤說,深圳在過去一年中新增3600多家VC/PE,股權投資企業數量達8800多家,機構數量與管理資本的綜合均約占全國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