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有這樣一本書,集中運用了樹纖、宣紙、絲絹等10多種介質,壓紋、燙印、植絨、上光等20多種工藝,以及鎖線、平訂等6種裝訂方式。翻開后,既能看到由電腦激光雕刻而成的紅色花窗,并透過窗花看到里面用雕版印刷技術印制的“金陵印跡”,也能從藏在書中突然“現身”的立體房屋中,獲得翻書的喜悅。
昨天下午,國內第一部專門寫印刷人的書《金陵印跡》在南京舉行了首發。該書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南京東南文化創意策劃,南京愛德印務印刷。書中運用多種印刷工藝,融合全世界最先進的科技,記錄了南京多家印刷企業十年來的發展足跡。
記者在首發式現場,見到了這本極具歷史意義的書。南京市文廣新局印刷業管理處處長丁軍告訴記者,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于做出了印刷人自己的特色。“這本書,反映了印刷工藝的歷史傳承,體現了印刷技術的創新發展,展示了當代印刷人創意設計水平和駕馭各種材料的能力。”
今年是南京印刷行業協會成立10周年,印刷人想做一本自己的書,但在找尋范本時,卻發現國內竟無先例可循。丁軍說,《金陵印跡》就是這樣誕生的。“從內容上來說,見證了南京印刷行業發展的歷程,可作為行業內培訓教學用的教材;而從形式上來說,則集合了雕印、鉛印、膠印、絲印、噴印、數字印刷等多種技術,另外還有風琴拉頁、立體書等多種"玩法"。”
南京東南文化總經理孫義是該書的總體設計師。他把印刷發展史中,不同時期出現的重要工藝和技術,從容精巧地融進了該書的設計制作中。記者從這本書中,不僅領略到了以金陵刻經處為代表的中國雕版印刷的精湛技藝,還能從鉛字的魅力中回憶起先人曾經走過的“鉛與火”的時代。此外,該書中還出現了只有在仿制名畫時才會用到的絹紙,木刻水印的古宣紙。其中,絹畫內容是清朝宮廷西洋畫家郎世寧的《三陽開泰》,而木刻水印正是南京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金陵刻經處,所保有的中國古老技藝。
有傳統,也有現代高科技。丁軍表示,這本書的印刷工藝,實際上代表了南京印刷業的最高水平,而南京的印刷水平,在全國也是先進行列。“特別是書中對超薄紙的使用,已經達到世界水準。”孫義透露,超薄紙被做成風琴拉頁,就藏在書中。“但為了低調,不讓讀者一眼就能看出不同,所以我在設計上對紙進行了折疊,讓它悄悄地"躲"起來,當你打開它的時候,它將收獲你的驚嘆。”
據了解,普通的紙往往在55克/平方左右。目前國際上最領先的超薄紙技術是一平方22克,而《金陵印跡》中的超薄紙,一個平方只有28克,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技術。“其實22克的超薄紙技術我們也已經攻克了,目前全世界掌握這項技術的不超過3家,其中一家就在南京。”孫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