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推進中國數字印刷業的發展必先弄清楚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尋求適合的商業模式興許是當下數字印刷企業的主要任務。
中國數字印刷的發展現狀并不令人欣慰
依照英國派諾(Pira)公司的報告,全球及西歐市場數字印刷在印刷總量中的占比已經達到14%,其中激光數字印刷占比9%,噴墨印刷占比5%。但是按照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末,我國2488家主營與兼營數字印刷的企業其數字印刷的產值為103個億,僅占當年全部10398.5億印刷總產值的1%,即便按照民間相對偏大一些的統計,我國數字印刷的占比大概也就在2-3個百分點之間,與發達國家比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我國發展數字印刷的歷史并不算短,最早大都由圖文打印起家,伴隨著國家基本建設的快速發展,這些以建筑圖紙打印為主業的數字印刷門店大都有著較好的生存環境。現在雖說數字印刷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從商業印刷到圖書的按需出版,從票據、標簽印刷到家紡、瓷磚等特殊領域的印刷,但在絕對值的增長上卻實在難以恭維,而且,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揮之不去、產能的供過于求,近年來這塊新興的、發展中的市場已經有點雷同于傳統膠印企業,退出、轉讓、收縮都已經是頻頻出現的現象。
以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公布的印刷業統計數據為例,2010年全市印刷總產值585.7億,其中數字印刷產值5.95億,占比1.01%。到了2013年,全市印刷工業總產值升至816.61億,其中數字印刷產值7.6億,占比反降到0.93%。四年間,全市的印刷總量上升了39.4個百分點,而同期數字印刷的產值僅上升27.7個百分點,小于總量增速11.7%,分至4年,幾乎每年數字印刷的增長率都低于印刷總量增幅3個百分點之多,絲毫看不出作為后起之秀的數字印刷蓬勃向上的氣勢。其原因究竟何在,值得業內作深入認真地分析,在找到關鍵問題后切實加以改進。
竊以為,除了數字印刷設備基本上依靠進口推高了生產成本;不同的數字印刷設備由于采用的成像原理不同,耗材的不兼用,減少了相互間的競爭;小膠印在滿足短版印件上奪走了部分本屬數字印刷的市場等原因外,數字印刷企業同樣需要轉變市場定位與經營理念,選擇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或也是關鍵。當然,適合國情、適合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市場培育也需要有個漸進的過程,欲速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