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二:多了一排小字——“添加食品添加劑用于調節口味”。當包裝飲用水添加使用硫酸鎂、硫酸鋅、氯化鈣、氯化鉀等食品添加劑用于調節口味時,需在產品名稱的鄰近位置標注類似字樣。
變化三:“飲用礦物質水”名稱將不再允許使用。“礦泉水”即為天然的帶有礦物質元素的飲用水,而“礦物質水”所含的礦物質則是人為加工食物添加劑,但名稱上卻很容易與礦泉水混淆,所以被禁用。
2瓶裝水悄然換裝
瓶裝水新國標實施后,純凈水、蒸餾水、蘇打水、冰川水……各種名目繁多的瓶裝水依然存在。除了名稱各異外,西藏、昆侖山、長白山、地下、雪山等產地和出處更是五花八門,而從瓶身包裝上看,這些“概念水”都標注了各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有的還在包裝上印有如“PH值呈弱堿性有益人體健康”等字樣。
但是,市民對新國標的實施似乎并不是很了解,在選擇瓶裝水時,依然傾向于自己熟悉的品牌和包裝。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市民,只喝瓶裝水不喝自來水,聲稱是從安全衛生的角度考慮,對此劉文君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自來水如果能完全達到標準,是可以直接飲用的。之所以不推薦市民直飲,是因為自來水管網里的微生物風險不能完全排除。“市民只要把水燒開,就不存在微生物的問題了,北京的自來水是可以信賴的。”
3兩種水區別巨大
在中國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復興看來,瓶裝水新國標的意義重大。他介紹說,除自來水外,市民常接觸的飲用水包括天然礦泉水和包裝飲用水兩類,國家標準對天然礦泉水的定義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或經鉆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區域內未受污染并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天然礦泉水的生產成本和對水源地的要求,比包裝飲用水高。
而包裝飲用水的原料有兩種主要來源:一是公共供水系統,二是非公共供水系統的水源。非公共供水系統的水源又可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就是說,無論什么品牌、價格有多大差異,只要是包裝飲用水,其水源都差不多,成本相比于天然礦泉水要低得多。
在水質加工方面,包裝飲用水中的純凈水是將原料要求的水,采用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當的水凈化工藝加工制成的。這種瓶裝飲用水,全國各地都可建廠。而天然礦泉水允許在保證衛生的條件下進行開采、加工和罐裝。而且國家標準規定生產廠家必須標準出“天然礦泉水”的產地,即水源點。因此,天然礦泉水無論是安全性還是健康保障,都要遠優于普通的包裝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