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數字化生存》一書聞名的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預言:紙質書將在5年內消亡。顯然,他的預言落空了。紙書不但沒有像人們預想的那樣節節敗退,反倒有所增長。而曾經被視為未來之星、必將取代紙書的電子書在經歷了快速增長后似乎進入了平臺期。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圖書出版行業銷售收入總額為770.8億元,同比增長6.54%。2015年初,由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2014年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14年實體書店圖書零售市場一改前兩年的負增長態勢,實現了3.26%的正增長。
與之相比,我國電子書2013年的收入僅為38億元。特別是在數字出版保持每年30%以上增速,總收入超過3000億元的時候,電子書不論是規模還是增速都與幾年前的預期相去甚遠。實際上,拉動我國數字出版快速增長的“火車頭”不是電子書,而是手機出版和網絡游戲,2013年,其收入分別為579.6億元和718.4億元,幾乎占據了數字出版的半壁江山。
我國電子書產業增速低于預期并非特例,即使在美國這一電子書出現最早、最為普及的市場,電子書似乎也沒有幾年前那樣風光了。2007年,美國亞馬遜首次推出手持閱讀器kindle,僅僅3年后,亞馬遜首席執行官杰夫·貝索斯便透露,“亞馬遜用戶購買kindle電子書的數量已經超過網站上精裝本圖書的銷量。”此時距離kindle電子書首次上線僅僅33個月。發展如此迅猛讓各界對電子書的未來普遍看好,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的首席數字官甚至預言,到2013年電子書將占美國全部圖書銷量的一半。但據美國出版商協會統計數據,2013年美國電子書的銷售額僅增長3.8%,電子書只占一般大眾圖書銷量的不到30%。
鳳凰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吉述分析,電子書產業增速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硬件設備的制約和泛娛樂化的影響。他說,讀書是深閱讀,現在適合的設備只有以kindle為代表的電子紙設備。這類產品的優點是不傷眼,但缺點也很明顯:不僅貴而且彩色和動感圖像的顯示一直是其無法解決之痛。相對于日益輕薄炫麗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來說,簡直是古董。這嚴重影響了閱讀效果。在看圖等方面,它甚至比紙書還差很多。在這種情況下,電子書閱讀器注定是小眾產品。據預計,中國kindle擁有量不會超過300萬臺。“這樣的小規模用戶是無法支撐起快速發展的。所以,我感到電子書的階段性滯漲,是閱讀終端的階段性瓶頸所致。”在宋吉述看來,數字化時代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電子書必定會變成一種小眾閱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