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代至上世紀70年代的漫長歲月中,陶瓷包裝在木桶、木框(也稱箱)、稻草(也稱茭草)、繩索、簍筐、木箱、木絲包裝方法中演變,各階段新的包裝在誕生之時,原有的包裝交替使用,都是圍繞著減少破損、節約空間、降低成本、裝卸便利、運輸安全方面進行。但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鎮人獨創了奇妙的陶瓷稻草包裝法。從明代開始,景德鎮人就用長稻草莢扎捆綁的包裝方式,這不僅解決了木桶因氣候干燥產生的暴烈的問題,而且還減少了裝運中不必要的重量,擴大了貨物的數量,還有效地降低了瓷器的破損。稻草包裝對繁榮海上絲綢之路的陶瓷出口,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后來,稻草包裝成為了一種職業,也成了一種行業,古稱“茭草行”。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歷經800多年的發展,富有景德鎮特色的陶瓷包裝,被公認為全國陶瓷包裝的典范。
改革開放后,陶瓷包裝迎來了改進創新的春天。為適應國際市場陶瓷出口的文化、環保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沿用了近千年的陶瓷稻草包裝退出了歷史舞臺。為改變過去那種“一等商品、二等包裝、三等價格”的現象,高檔錦鍛布禮盒、瓦楞紙箱(盒)、彩印紙箱(盒)、各類高檔禮品以及現代蜂窩紙板及瓦楞紙托盤式包裝等各種包裝方式都陸續地應運而生。1984年開始全面實行陶瓷紙箱包裝時,雖然當時的包裝比較單調,但它規范了陶瓷包裝標準和設計。1988年,包裝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的3.74%,全市已形成了一個有多種門類的包裝工業體系。1999年,市泰風包裝公司從北京引進高檔裝幀紙禮品包裝盒,并成功與玉風瓷廠合作生產十二生肖瓷盤禮盒,首開陶瓷包裝工藝變革之先河。一大批民營包裝企業,以及大大小小的紙箱錦盒作坊進入了包裝行業市場。
“提檔升級”期待發展新構想
陶瓷包裝工藝千年變革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景德鎮人800多年前,在實踐中摸索出改進陶瓷包裝的方法,那只是一種傳統的包裝方式,但對景德鎮的陶瓷發展卻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如今科技迅猛發展,傳統手工業的景德鎮,既不是包裝材料的集散地,又不是包裝原料的生產地,并不具備包裝產品、包裝技術、包裝材料、包裝設備、包裝人才等諸方面的優勢,而實際上陶瓷包裝卻成了我們的一條短腿。雖然我們有一批熱心為陶瓷包裝行業奉獻的志士仁人,有一些陶瓷包裝設計和生產企業,但都滿足不了景德鎮陶瓷包裝市場的需求。一些高檔、精美瓷器的包裝,都傾向于國內頂尖和國外的包裝設計;一些包裝用品都在鄰近的安徽、浙江、廣東等地購入。對此,我們應有一個清醒地認識。
如何把握陶瓷包裝市場的發展機遇,扶持本土優秀的包裝企業做大做強,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國企改制后,國有的造紙、紙箱企業退出了包裝市場,民營的包裝企業和一些紙箱紙盒的作坊,已經成了包裝行業的主力軍。面對這種現狀,相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并形成陶瓷包裝發展戰略的構想,制定一些適應民營包裝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讓那些優秀的包裝企業有加快發展、提升企業檔次的積極性;讓那些小作坊也有做大或組成聯合體,適應市場需求的迫切性。包裝協會應做好引導、協調、服務工作,成為政府與企業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要及時提供國內外包裝行業發展的前沿信息和市場動態,引導包裝企業瞄準國內外先進水平,走科技興企之路。
同時,協調包裝企業與陶瓷企業之間的關系,搭建好企業服務平臺。包裝企業本身,要練好內功,培養人才,提高設計能力和水平,打造企業品牌,把企業這塊蛋糕做得更大些,在包裝市場中,多占一席之地,為景德鎮瓷器擔當起“人靠衣裝馬靠鞍”的“扮靚”責任。
讓五彩繽紛的外形包裝,更加吸人眼球;讓精美絕倫的內在質量,更加令人折服。這些都需要靠不斷地改進和創新的陶瓷包裝方式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