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市跌成這樣,經濟還能不能持續?我在給大家一個答案之前,如果把一些顯而易見的事情弄清楚了,許多事情的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中國經濟已進入后工業化時代
這個顯而易見的事情是什么?這就是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后工業化時代。中國的投資GDP,一度是往上走的,大概走到2007年的時候開始出現見頂的跡象,因為中國的工資持續的雙位數增長,中國的匯率大幅度升值,但是這件事情被全球金融海嘯所掩蓋。
政府為了保經濟平穩較快的增長,出臺了4萬億刺激政策,但中國的投資GDP比例并沒有因此再往上走,中國進入了后工業化時代。
那么,在中國的債務GDP比例當中,實際反映得非常明顯。上屆政府的時候,我們的債務GDP的比例是110%,而現在我們的債務GDP是230%。新一屆領導在2014年的時候,試圖把中國經濟收一收。中國貨幣政策的常態變成了去杠桿。
2014年每一個季度人民銀行的報告,都有一句話叫“去杠桿”。政府試圖在不影響經濟大局、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慢慢地去杠桿。但是經濟開始往下走,進入新常態。那么在2014年我們曾經有一段時間杠桿比例趨穩之后,人民銀行再度進入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于是我們看到這個比例又開始往上走。換句話說,貨幣政策重新回到了10年前的老路。
自從2010年之后,銀行們就不再敢借錢,實體經濟趨冷,經濟進入了后工業化時代,經濟增長呈現了結構性的回落。
我們再看第二個大格局上面,自從中國成為了世界加工廠之后,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的GDP比例一個勁的往上串,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0%,這是真正的財富,帶來一輪快速的增產升值,也帶來了外部的持續大規模的積累。但是從2008年之后一下子下滑了,今天我們還是在順差之中,但順差幅度只有我們最輝煌時代的百分之十幾,換句話說我們從外國人那兒賺錢的能力弱了很多。
那么,我們集聚財富的能力實際上也在放慢。既然咱們從老外賺不來錢了,咱們印錢,硬撐也要把這個資產價格撐上去,這個就是過去幾年的政策和作為。
歐洲已經由逆差變成了順差,美國今天還是逆差,但出現了結構性的改善,換句話說,財富制造能力的全球分布出現了一次再分配。中國賺錢的黃金時代,財富集聚、財產價格上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是由經濟規律所決定的,不是你我的意志、不是監管的意志、不是國家的意志所能改變的。
什么是經濟增長的新常態?
直到今天,大家都明白,10%的經濟增長恐怕是強人所難。于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北京開始談“新常態”。但是新常態的增長到底是多少?似乎市場認為7%是我們增長的新常態,但是7%是不是真的是我們今后五年、十年、二十年增長的新常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