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的革命:“機器換人”換出產品效益
晚上8點,在廣東東莞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的打磨車間,60臺機器手正日夜無休地打磨一個個手機中框結構件。它們被分成10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由一條自動傳送帶上下料,這個過程不再需要任何人力,每條線只有3名工人負責看線和檢查。
在幾個月之前,完成這些工序還需要650名工人。長盈精密公司總經理助理羅衛強告訴記者,一臺機器手可以替代6至8名工人,現在,打磨車間還有60名工人,未來將減少到20人。
頗有意味的是,在這個“無人車間”的隔壁,便是傳統的人工車間。如今,它已廢棄,四下漆黑,老式的人工打磨設備上已結有蛛網。
這是“機器換人”計劃的第一步。長盈精密公司董事長陳奇星說,未來兩年上崗的機器手將增加到1000臺,“機器換人”計劃完成后,整個中后臺操作人員將不超過200人,80%的工序實現無人化。
在其位于東莞市大朗鎮的數控機床車間,現在還有2000多名工人忙碌其間。“兩年后,這些人要么離開,要么會被分流到其他崗位上,這個車間也將實現無人化。”羅衛強說。
與許多熟工相比,剛上線的機器手只能算是個“新手”,但其生產的產品數量和質量卻遠超熟工、能手。掛在車間墻上的生產線數據對比顯示,機器手上崗以來,產品不良率從超過25%降至不到5%,而產能從每月每人8000多件提高到2.1萬件。
“不能簡單地把‘機器換人’看成是解決用工難的辦法,而是工業制造自動化、精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和產品品質提高的體現。”陳奇星說。
自動化進程遭遇“錢緊”“技窮”
這家企業只是“世界工廠”的一個縮影。東莞市計劃到2016年完成“機器換人”應用項目1000-1500個。今年初,廣東省提出3年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